真正服务到居民 当好“好保姆”
——记温江区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凌平
建成“柳城全日居养老服务中心”和省内首家“老年状态体验馆”,创新推出“ACC服务计划”……近年来,温江区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凌平所带领的南街社区团队荣获“温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四川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
凌平担任南街社区书记至今10年。在她看来,社区工作虽然繁杂,可暖心的也有很多。“尽自己的一份力,真正服务到居民,当好‘好保姆\’,这才是我们社区书记的职责所在。”
从群众需求出发 让老百姓的生活有幸福感
“李婆婆,你觉得养老中心还需要改进哪些工作?”昨日下午,凌平来到柳城家园全日居养老中心走访,了解老人需求。南街社区82岁的李显英每天早上起床梳洗完毕后,就会到柳城家园全日居养老中心吃早饭,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吃过午饭后就在中心午休,晚饭后散步回家。养老中心的护理人员还会上门为她提供日常护理和家政服务。
这种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李显英感觉生活非常方便。“真的要感谢凌书记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李显英亲切地拉着凌平的手,笑着说道。
柳城街道南街社区位于温江中心城区,是典型的老城市社区,老旧院落多、老年人口多。如何在新时期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让老百姓的生活有幸福感,成为凌平工作的重点。“从群众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社区群众需求是根本。”如今的南街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引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理发、衣物缝补等6项便民服务项目,配套打造棋牌室、书画室、电脑室等功能空间,免费提供茶水、书报、笔墨,为居民带来了实惠、方便、贴心的服务,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形成了“ACC社区服务计划”“南街一通”等公益服务品牌。“睡个午觉,就下楼来茶室耍,下棋、打牌、练书法每天换着花样来,这日子太舒心了。”社区的刘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今年,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南街社区新建并开放了省内首家“老年状态体验馆”,让年轻人体验“当老人”的感觉。对于这个颇具情怀的项目,凌平感触颇深,“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才能体会到老年生活会遇到的困难问题。我们希望体验者在充分认识老年身体状况的同时对老年人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爱。”
党建加社建
强力推进社区工作
在“老年状态体验馆”内,记者看到了南街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轮岗表,“为老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轮流值岗,为体验馆提供服务,“这种形式拓宽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凌平介绍。
她表示,社区建设需要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我们将加强对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党建资源的整合,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通过党建项目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起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体系,有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在她的带领下,辖区“党员亮身份、带头做公益”活动也红红火火开展起来。她号召让100余名党员干部一道参加“义工”活动,组织“双报到”机关党员、党员志愿者及热心居民建立12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实现志愿服务个性化。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及高校志愿者开展爱心义卖、“幸福南街暖冬大礼包大关爱”等活动,为辖区困难群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每月定期开展的“鱼凫乐义坊”儿童跳蚤市场已经成为温江区品牌公益项目。
“此外,我们还对社区内健身艺术团、红旗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党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特长,创作、编排积极向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在凌平看来,让更多党员活跃起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建设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社区工作能够有力、有效推进的坚强保障。
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推动企业大发展
——记成都大宏立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学明
紧抓非公党建,通过党建的引领力,提升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大发展。成都大宏立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学明,被班子成员亲切地称为“老大哥”,被公司职工视为信赖的“贴心人”。
成都大宏立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党员、服务社会“五个服务”的理念,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近4亿元的全国矿山、砂石设备行业的领导型标杆企业。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企业党建更有生命力
走进这家公司生产厂区,随处可见“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明星员工”……在党总支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党员时刻牢记“三有三无”,即: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攻关面前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纪、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事事走在群众前头,群众自觉向党员看齐,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了有机融合。
陈学明告诉了记者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2000年,企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党员带头,纷纷每月少拿100元工资,集资与企业共渡难关,这件事至今让陈学明感动,“我体会到只要党员带领大家一起干,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陈学明带领党总支组织开展的“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活动中,也是党员率先带头参与。设备部党员王建强提出,“公司现有上百台行车,每年更换下来的钢绳当废铁处理,很多钢绳可以作为吊工件的吊绳再次利用”,企业及时采纳了这条建议,光这条建议就为该公司每年节约下了5万多元。近几年,党员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大部分被采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党组织与党员心连心
筑大宏立之“家”
党组织与党员、职工心贴心、心连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党员和职工,每位员工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该公司党总支确立并实施了把80%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把80%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两个80%”的双向培养目标。在大宏立,加入党组织是有为青年的向往。近年来,党总支还列支了专门的党团经费10多万元,建设了规范化的党团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丰富党员职工的业余生活。党总支每个季度都要组织一次“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每年“七一”都要组织党员举行庆祝活动,评选出来的先进,除登上光荣榜外,还与每月、每季、每年的表彰奖励和成长晋升挂钩,有效激发了党员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公司党总支的牵头下,企业每年都与员工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等多个规范化的合同,公司党总支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党员、职工免费体检,每一位员工都从这些看似“小小”的关怀中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的那份浓浓的关心和真情关怀。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传承公益为“大家”
陈学明说,企业是“小家”,社会是“大家”,公司党组织始终没有忘记应该担负的服务社会的责任。
2010年,由公司党总支牵头,联合公司工会、团委、妇联成立了“大宏立爱心基金会”,采取“企业出资、职工捐款”等途径筹措资金10多万元,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帮扶贫困弱势群体。三年多来,已有32户、150名困难家庭得到了爱心资助金,累计金额达20余万元。
该公司党总支还在“5·12”汶川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和大邑县2011年“7·3”特大洪灾期间号召全体员工爱心捐款,共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40余万元。从2012年开始,每年捐助大邑县特殊残疾人学校4万元,每年向结对帮扶的市级贫困村大邑县斜源镇大鹏村困难党员群众捐款3万元……
近年来,这家公司党总支还先后获得了“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示范党组织”“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探索“12345”工作法 居民纷纷给“好评”
——记成华区跳蹬河街道锦绣社区党委
“搭建平台深入学,新媒体手段真叫绝,QQ群微信群,搭建党员学习交流群;党支部有夜校,流动课堂形式妙,定期推送党章和党规,系列讲话要领会……”欢快的竹板敲击配合朗朗上口的快板词,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成华区跳蹬河街道锦绣社区,居民们正忙着排练自发创作的“七一”演出节目——《魅力跳蹬河》。
据介绍,作为新型安置社区,锦绣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建龙头,以互联网公益和志愿者服务为抓手,逐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建设“12345”工作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互联网+公益 党员成群众贴心人
“锦绣社区辖区内主要是东郊惠民工程的安置小区,住户由来自东郊21家企业的职工家属搬迁组成,人口1.2万人。目前,整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938人、空巢老人123人,残疾人60人、低保家庭33户……”走进办公室,锦绣社区党委书记陈芬对社区总体情况信手拈来。
她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根据成华区委、区政府“1+7”文件为统揽,围绕“强化党建龙头、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东郊”理念,探索出了社区建设“12345”工作法——强化党建龙头 “一个核心”,以“自治服务”为根本,推进“两化互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抓好“三支队伍”(社区党员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推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四位一体”。以“五大工程”为抓手,实现“五在社区”——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实现“美在社区”;实施“四助关爱”工程,实现“爱在社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乐在社区”;实施“民意畅通”工程,实现“安在社区”;实施“文明新风”工程,实现“和在社区” 。
此外,社区还建立了自己的公益官网、微信公众号和APP,居民们不仅可以在网站上了解社区动态,还能通过手机轻松查询社区信息。“这样的方式,更贴近居民的生活习惯,也让社区在管理上与时俱进。”陈芬说。
“现在社区搞得特别好。我们要是有困难,随时在网上说一声就有社区网格员来搜集情况、帮忙办理,不用再专门跑街道办了,党员就是我们的贴心人。”采访中,在社区居住多年的居民王选书给了社区党委一个大大的“好评”。
积分有奖+分色管理
志愿者更多更积极
“今天是白色的志愿者,走,我们去体检!”记者了解到,锦绣社区还组建了“六色”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是红、白、蓝、银、橙、绿,对应党员志愿者、医疗志愿者、安全志愿者、助老志愿者、助残志愿者和环保志愿者。群众看见志愿者的衣服颜色,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陈芬告诉记者,社区内有很多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实行分色管理后,志愿者们可以登记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志愿服务类型,社区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就直接通知这部分志愿者,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志愿服务水平更高。
“给居民带来了许多方便,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也很有成就感!”社区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的李阿姨主要参与银色助老和白色医疗方面的志愿活动,今年已经56岁的她,在9月份社区进行优秀志愿者评选时,以24分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据了解,在锦绣社区,居民每做一次志愿活动,都可以累计积分。社区每半年根据积分评出一二三四等奖,并为获奖者准备一些实用小礼品,以感谢志愿者的热心付出。居民们还可以通过登录社区公益网站,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在积分奖励和分色管理的激励下,锦绣社区志愿者队伍稳步成长,有事找党员找志愿者,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本报记者 李自强 文/图
新闻推荐
建制度 设项目 强服务 温江区人社局以党建工作为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李鳌 邓超辉
在6月29日召开的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温江区人社局党委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温江区人社局党委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推动工作创新、服务中心大局...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