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近段时间,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石桩村农户林望明每天都会下地查看甜糯玉米生长情况。据林望明介绍,他种植的甜糯玉米5月中旬已经上市,售卖将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目前采摘玉米过半,因为“卖相”特别好,在今年的 “新都石板滩甜糯玉米采摘季”活动期间,批发价达每斤2元左右,采购商抢着订购,因此,林望明每天都想着,一定要把这些“宝贝疙瘩”看护好。
石板滩种植的甜糯玉米,给当地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石板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自韬介 绍 ,2012年起,石板滩就开始发展甜糯玉米,短短3年时间,就实现了让当地种植玉米的农户普遍增收致富的目标。
现状
鲜食玉米收成好 增收是笔“明白账”
新都区石板滩是以客家文化为主的一个古镇,300多年前,迁徙到此的客家人就以种植玉米为主,其客家话称之为“幼美仁”,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2014年,石板滩旺明玉米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幼美仁”。
石板滩试种鲜食玉米,始于2012年。2012年,石板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鲜食玉米,通过“院地合作”项目带动,由四川省农科院首席玉米专家杨跃华老师亲自指导、亲自授课,把有意愿种植玉米的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成立玉米合作社,有计划地引导区内农户示范种植。
距2012年已经过去三载,石板滩种植鲜食玉米的实际效果如何?
2015年6月2日,在新都石板滩当地农户的带领下,笔者走进玉米地,了解鲜食玉米目前的生长情况。放眼望去,农户们正在石板滩万亩鲜食玉米基地里劳作、抢收。微风下,一枝枝玉米穗泛着淡淡金色,玉米粒颗粒饱满,预示着今年将有个好收成。
林望明算了一笔帐,照今年“采摘节”期间的市场价格,每市斤甜糯玉米的价格在2元左右,按照亩产3000斤计算,单甜糯玉米一项,亩均收入6000元左右。过去农户种植传统作物每亩年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种植甜糯玉米每亩年收入上万元。
去年,林望明种植甜糯玉米30多亩,今年,林望明扩大种植规模到50多亩,收入也有望增长50%以上。
初衷
发展鲜食玉米 打造“金玉满滩”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从品质上分有甜玉米、超甜玉米、甜糯玉米等;从籽粒颜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
石板滩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具有发展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天然优势,三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如今的石板滩镇已经成为鲜食玉米生长的“乐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石板滩镇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复种达20000余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是目前成都市最大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主要销往成都及川内市场。
“石板滩镇是新都区农业大镇,发展鲜食玉米,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石板滩镇党委书记刘跃江介绍。
笔者了解到,目前石板滩镇有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旺明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黄果金满蔬菜专业合作社、成都市新都区万勋玉米专业合作社等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以及蜀双蔬菜合作社、合兴智汇劳务合作社等蔬菜包装销售合作社。
2015年,中国鲜食玉米大会组委会、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将新都石板滩鲜食玉米基地评为“全国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区”称号。石板滩鲜食玉米打响了品牌,也成功实现了“玉米满滩”向“金玉满滩”的华丽转身。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有效突破了“技术”和“销路”等两个环节中所面临的难题。
技术
联结农技专家“院地合作”奠基础
“种植鲜食玉米,没有技术是不行的。”这一点,身为旺明玉米种植专合社理事长的林望明深有感触。2012年林望明成为首批“吃螃蟹”的农户,拿出家中积蓄试种鲜食玉米,“因为不通技术,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2013年,石板滩镇作为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大镇,紧抓省农科院与新都区人民政府的“院地合作”机遇,在合兴片区大力推进甜糯玉米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通过合作社和省农科院“双轮驱动”的紧密联系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技术专家联结起来,有效地带动了全镇规模鲜食甜糯玉米的发展。
“我们与石板滩镇的 ‘院地合作\’已进行了多年,经过双方的努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科技成果成绩斐然,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合作,要把石板滩的玉米品牌推广到全国去。”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首席专家杨跃华介绍。
三年时间里,在农业技术专家的协助、指导下,石板滩主要种植了泸玉糯2008、川种糯231、金华糯1号、天香糯8号、泸玉甜3号、泸玉甜6号、泸玉甜9号、泸彩玉10号、真好等高新品种9个,形成了品质优良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其市场美誉度享誉全国,为致富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销路
举办甜糯玉米节 打通销售关节
技术解决了,销路如何打开?2014年,石板滩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鲜食玉米采摘季”活动,有效地带动了全镇规模鲜食甜糯玉米的发展。同时,该镇还在以玉米为主导的前提下,扩大了香苕、二荆条、水果等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并配以赏花采摘、特色美食等休闲娱乐项目,使传统农业与农业观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又为周边的城市人口增添了一个新的度假方式。
今年5月29日,“第十一届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暨金玉满滩(第二届)新都石板滩甜糯玉米采摘季”如期在石板滩镇举行,为期3天的“采摘季”活动,主办方带来了 “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大会”、“定向穿越玉米地户外徒步活动”、“微拍大赛”、“玉米美食现场制作”、“趣味玉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不俗反响。
镇党委书记刘跃江介绍,本次鲜食玉米采摘季活动,旨在以采摘活动为载体,在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的带动下,以院地深入合作为契机,以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为抓手,进一步促进百姓增收致富。今后,石板滩镇将以鲜食甜糯玉米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金玉满滩——幼美仁”品牌,同时继续强力推进土城片区红枫林客家生态园、优胜片区循环经济项目,打造新都丘陵片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新亮点。
未来
农旅结合“金玉满滩”发展可期
如今,“新都区石板滩万亩鲜食玉米基地”已经成型,农户增收致富效益明显。拥有“金玉满滩”之誉的石板滩镇将来该如何发展?园区还将如何打造?
“今后,可以依托区内的玉米种植专合社,每年推广两三个鲜食玉米新品种。但推广新品种,必须先实验新品种,这就要利用好‘院地合作\’的优势,做好新品种的选育。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优势,做好‘农旅结合\’和‘一三产业互动\’。未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都应当将最终的效益体现在老百姓增收这一块。”镇长黄自韬说。
“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产业配套不可缺。”刘跃江介绍,“石板滩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和成都市特色示范镇,石板滩镇目前正紧抓南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入驻的重大机遇,以规划为引领,以交通优区位、以建新促改旧、以项目聚人气,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和城乡建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之作为新都区石板滩这个农业大镇的优势。”
林望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前几年我只种植一季玉米,这还不够,现在政府提倡‘农旅结合\’,石板滩甜糯玉米知名度打出去了,游客到这里来,秋冬季节却吃不上玉米,难免会失望。因此我计划从今年开始种植两季玉米,早熟玉米在今年6月中旬采摘结束后,6月底、7月初时再播种一季‘秋玉米\’,国庆节左右上市。有‘院地合作\’做支撑,玉米品种和技术也没问题,减少了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宜宾农科院的科学家们利用云南香稻软米种质材料,采用辐射诱变等多种育种技术,2000年培育出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宜香1A!知名水稻专家谢华安院士评价道:宜香1A在优质与配合力结合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