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小学,新都教育百花园中一颗闪耀的新星。学校地处新都城区西北,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2010年9月建校以来,学校以“阳光、生态、和美”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引领,敢于创新,勤于创新,善于创新,用创新之举筑生态学园,创和美团队,育阳光汉娃,书写了学校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以“汉小文化”为魂
筑生态学园
作为一所崭新的学校,汉城小学以校园文化为统揽,倾力校园环境建设,无论是学校整体形象塑造,还是功能教室布置;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充实,还是栽培一花一草,无不匠心营造着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校园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花园。2015年,学校扩建,新落成的风雨操场、实验室、美术室等硬件设施,已然成为孩子们艺术梦想的天堂。新打造的廉政文化教室、科技园等将校园文化点染得瑰丽多彩,生机勃勃。
汉城小学按照“互联网+教学”的要求,给五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一班共配置113台平板电脑,大胆尝试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城小学在每个教室外都安装了 21英寸显示屏,在教学楼楼梯口安装了64英寸显示屏,让学生在课余通过显示屏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小文化”的熏陶。
以“和谐发展”为本
创和美团队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汉城小学多措并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一名教师各显其能,各施所长,融合共进。学校加大校本教研力度。首先,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开展专题讲座、课例分析、听课评课。其次,开展多层面的献课赛讲活动。名优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新教师上汇报课……所有公开课都要经历磨课团队的反复打磨,确保公开课的研究和观摩价值。以教研促科研,汉城小学课题研究成果丰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快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荣获2014年度新都区教育科研优秀课题奖。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愈发强烈,除了积极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还将研究向平时教学延伸。统一教学进度,商榷教学方法,探讨教学问题,开放课堂教学,合作设计教学习题,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已成常态并不断创新。思维碰撞,智力流动,资源共享,在教研组内,老师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今年以来,汉城小学明确提出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之间,班级任课教师之间,教研组成员之间,办公室室友之间,语数教师与艺体专职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广大教师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
与此同时,汉城小学还通过调整作息安排,建立办公室考评制度,打造高效运作的教师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等系列举措,既助力教师成长,又增强教师团队精神,努力创建和美团队。
以“面向全体”为先
育阳光汉娃
汉城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坚持德育首位育人理念,以“面向全体”为先,着力构建生态课堂,培育阳光汉娃。
汉城小学坚持抓好“家长学校”服务工作,通过家长培训、家校共建共享平台——校讯通,推荐好书等方法和途径,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学校推行全员班主任制度,正、副班主任紧密配合,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汉城小学自“成都实小远程植入式教学模式”启动以来,网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普遍更新,催生了具有汉城小学特色的生态课堂,那就是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本课堂和思维课堂。今年,在学校教师的汇报课、公开课、赛课中,主动举手、大胆发言、自信交流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人交流众人评价、质疑、补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经成了课堂的新常态,充满活力的生态好课层出不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
汉城小学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学校成立了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英语兴趣班、绘画组、科创组等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热情参与,快乐成长。训练在平时,功到自然成。在赛课活动的课堂上,在艺术节的舞台上,在区运会的赛场上到处活跃着汉小学子的身影,他们不再是田坝中的泥娃娃,已然成为光芒四射的阳光汉娃。吕章贵 邓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康立维)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通过与周边各区县交流,走乡镇、下社区、进企业、电话反馈信息等方式,收集群众较为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制作了内容丰富、色调明快、通俗易...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