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炉霍县宗塔乡角龙村,贫困户柔拉独自抚养着5个孩子,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尽管有8头能产奶的母牦牛,收入也仅够糊口。
像柔拉这样的牧区贫困户,正陆续得到各种帮扶。村委会主任四郎洛吾说,村里已经准备给柔拉两头优质小奶牛,柔拉家的大儿子在成都市新都区读大学,稍大点的两个孩子在附近道孚县的学校就读,国家减免了所有学费,自己只掏少量的生活费。
炉霍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亚玛理初介绍,全县16个乡镇,纯牧业乡有6个,牧区建档贫困户946户,贫困人口3535人。牧区普遍处于高寒边远地区,牧区的产业培育最难,是“***”难啃的“硬骨头”。
67岁的“无畜户”华登是村里贫困户,80岁的妻子患了癌症,多年的医治让这个家债台高筑、日益贫困。华登说,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经营小超市,但由于无钱购入新商品和同村其他店竞争,小超市已经停业了。
“我们向县里汇报了华登的情况,正积极为他争取2万元的贴息贷款,帮助他把小超市重新开起来。”宗塔乡副乡长廖文举说,柔拉和华登都被纳入“一类低保”和“***”范围,享受人均每月106元和人均每年546元的政府民政帮扶。
在海拔4300米的石渠县格孟乡一处空地上,几间白色蔬菜大棚矗立在冬季秃黄的草原上格外显眼。三个贫困牧民正跟随来自甘肃白银的技术员杨卓,学习高原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大棚里长满了新鲜的番茄、辣椒和西葫芦等蔬菜。
来学习的格孟乡一村贫困牧民沙地告诉记者,前年家里有20多头牦牛,一场雪灾全部都没有了,自己在这里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帮忙照看蔬菜,每个月还能领到500元,“等学会技术以后,也想自己做。”
杨卓说:“把这三个人教会以后,蔬菜大棚就转交给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社肯定会请他们参与管理。一个大棚8个月的产值能达30000元,而一个大棚只需要一个人照看,石渠县新鲜蔬菜紧缺,蔬菜价格高,为牧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一条产业途径。”
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曹阳表示,甘孜州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重点向扶贫和培育稳定增收产业给予倾斜,今年已安排各类产业扶持资金2189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其中贫困村已安排产业扶持周转金5800万元,扶贫贴息项目4个,贷款规模4600万元。
新闻推荐
玉米全身都是宝,颗颗玉米似黄金。在这玉米飘香的季节,第十一届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暨金玉满滩(第二届)新都石板滩甜糯玉米采摘季活动,5月29日在新都区石板滩镇启动。由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与石板滩镇联...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