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白江成都国际铁路港,副省级城市党报新媒体采访团听工作人员介绍蓉欧快铁运输情况
副省级城市党报新媒体采访团在成都传化公路港采访
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副省级城市党报新媒体采访团试坐正在调试的地铁7号线列车
顶着烈日,每到一处,边看边拍,深入采访,仔细记录,成都产业发展赢得采访团的称赞,并将通过他们的展示平台得到广泛传播。连日来,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新媒体采访团先后深入青白江区和新都区的重点产业园区,详细了解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平行进口车销售中心、新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和成都传化公路港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发展情况。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单宝珠告诉记者,在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我们到成都采访,一路走来,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成都产业布局宏大,突出了产业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了自身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发展壮大了产业基础,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要为成都产业发展推出系列重点报道。”
每天一班蓉欧快铁
成都与欧洲的货物贸易源源不断
随处可见的标准集装箱堆场,川流不息的大型运输车辆,青白江成都国际铁路港内一片繁忙的景象。
走进综合服务中心,各个工位上,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电脑,完成企业货物的报关、验单等流程。据介绍,这里已经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企业所有手续可在一个窗口全部完成。其中,企业出口退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资金流转,我们极大提高了退税效率,企业的货物经蓉欧快铁运输,还没有过阿拉山口的国门,退税款就已经到企业账户了。”
在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的监控大厅,工作人员向大家演示了国内最先进的实时全景监控设施,360度无死角,自动跟踪重点目标等最先进的监控设备,让采访团成员感受到了保税区的“高科技范”。
在参观集装箱中心站时,听到工作人员介绍“单独堆放的全白色集装箱是全温控设置,专门用于运输欧洲进口生鲜食品”,采访团中的“美食爱好者”们连连赞叹:成都人真有口福。
“这里的原装进口车价格,确实比较实惠。”在平行进口车销售中心,听完工作人员对平行进口车的讲解,喜爱汽车的记者们,抛出了不少问题,“现在陆路运输和海路运输的时间差别大吗?”“搭乘蓉欧快铁进来的汽车,成本怎么样?”“现在销售情况怎么样?最大的优惠有多少?”
“现在蓉欧快铁每天一班从青白江出发,到达波兰就是10天时间,而海运从成都到欧洲需要50天左右。”“平行进口省掉了许多中间环节,平均能比市场上便宜10%-20%。”……具体的事例,生动展示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产业优势,让采访团成员加深了对蓉欧快铁和成都实施“蓉欧+”,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认识。
长江日报经济部主编黄斌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采访体会,“通过对成都产业的了解,我觉得完全体现了“改革”“开放”两个词。自贸试验区建设体现了“改革”,蓉欧快铁让成都西部交通枢纽更加凸显,辐射中国东部,连接欧洲,完全体现了“开放”意识。”
点位链接
蓉欧快铁
从成都青白江始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是目前国内开行频率最稳定、开行速度最快捷、运输价格最经济的中欧班列,也是国内首个实现每日开行的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物流、经济大动脉。
作为成都向西开放的“使者”和“载体”,它彻底改变了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的劣势,已成为成都打造“中国向西开放前哨”的动力引擎,使成都一跃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物流集散、产能合作、贸易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蓉欧快铁不仅改变了国际物流运输格局,还有产能转移和产业升级。蓉欧快铁形成的通道大格局、开放大格局,带动进出口增长和产能转移,重构产业大格局。蓉欧快铁为企业来成都投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领域、新成效和新未来。
据成都海关统计,2016年,搭乘蓉欧快铁的进出口贸易企业达1200家。同年,蓉欧快铁共开行460班,开行数量跃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占中欧班列总量的26%。
中车创造“成都速度”
助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剑指“千亿”
在位于新都石板滩镇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7号线地铁列车的生产正在加班加点,力保在8月31日完成全部44列7号线列车的交付。
采访团陆续走进车辆底架、总装和调试车间,感受到了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如火如荼的进程,“我们已经交付了28列7号线列车,已经开始线上试运行,为了7号线年底正式投运,目前中车正在按照一天一辆的进度加快生产。”中车成都基地的生产主管苟勇向大家介绍生产进度,目前,中车成都基地已经达到年生产地铁车辆1000辆,据了解,2016年9月22日,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在新都正式下线,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实现投产仅用了315天,创造了“成都速度”新传奇。
在调试车间,4列整装待发的崭新7号线列车,正在进行通电测试,中车企业还向采访团开放了其中一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登上即将交付的成都地铁7号线列车,感受它的舒适和现代。沈阳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赵威坐在车内,用手机开始自拍,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可以发朋友圈,我们成为成都7号线的首批体验乘客。”
赵威接受采访时说,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很高,完全能感受到成都发展轨道交通的快速挺进,并且对新都建设千亿级园区的规划目标表示赞赏。
随后,采访团一行还前往成都传化公路港,了解新都正在打造的另一个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园区总部大楼的一楼大厅,传化集团对大数据的运用让采访团眼前一亮,大家围在电子显示屏前,一边认真听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一边认真记录,不时对显示的数据提出问题。显示屏上不仅有全国传化平台上的货源总量、车总量、日发货量、货物种类、平均运输时间、平均运输距离、平均运费、主要的货物运输城市等大数据,而且还能用司机年龄比率、省份、车辆种类等大数据对物流用户画像。
传化集团已经上线的APP,堪称嘀嘀货运版,解决城区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令在场的采访团成员一致称赞传化公路港对科技的运用能力。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助理韦铭认为,成都抓住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把区域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尤其蓉欧快铁,既输出了产品,又引进了产业。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采访,成都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给采访团一行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记忆。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李永告诉记者,成都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些突出优势,完全体现在了实干上,让成都具备了国际视野,城市更有“国际范”,这样的实干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
点位链接
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位于新都区石板滩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其中7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启动建设。园区以中车成都项目为龙头,瞄准主流制式和新制式市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制造和检修,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高速动车、机车、客车维保等业务。目前,园区所在地新都工业开发区已被确定为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现正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2020年将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2025年,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建成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造修出口服务基地、西南地区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基地、西南地区高速动车组维保和高级检修基地、西部地区城际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
新都国际公路物流港
依托高度集聚的物流资源,以“存量更新、结构转型”为主线,以专业化、高端化为方向,主动接受自贸试验区辐射,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蓉欧+”紧密结合的跨境贸易、跨境电商,强力驱动物流电商深度融合和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物流园区。
园区发展定位“一港,一枢纽,一中心”。即:具备跨境贸易、跨境电商功能的现代国际公路港;产业高端化、运营现代化的中国西部城际配送枢纽;成都城市配送中心。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摄影 朱大勇 吕甲
采访团成员感言
希望成都有更大的国际视野,成都的发展将对大西南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单宝珠
从这里走向世界,不虚此行。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李永
祝福成都早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日报经济部主编黄斌
希望成都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为其他城市树立样板。
——沈阳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赵威
蜀道通到蜀道兴,成都会越来越美好,人们会更加幸福。
——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助理韦铭
希望成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城市。
——哈尔滨日报记者王川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太平)近日,成都的吴女士与老伴带着印有“贴心理赔诚信百年”的锦旗来到太平人寿四川新都支公司,要把其儿子病逝后获得的理赔款投保太平人寿的产品“信守一生”。原来,吴女士于2003年6月为儿子...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