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做头号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东至县坚持以“科学引领,民生为本,提速提质”为引领,围绕“学有所教”,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地实施了5个项目。 该县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理念,以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破解影响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考核机制方面,建立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激励机制方面,根据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工作出色的地区和学校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兼顾竞争性和公平性。此外,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享受教育并提供教科书,共投入资金2.11亿元;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累计3.4万余人次学生受益,发放补助2417.7万元;91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面积170677平方米,投入资金8998万元;完成3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改扩建。 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学校管理,实行重点工作每周调度,重点学校跟踪管理,推进依法治校,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引领了教师加深对教育均衡的理解,引领了教育者从均衡的视角考量课程分析与课程实施,进一步发挥了教师在教育中作用。
提升就业能力 让“劳有所得”
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进一步推进就业扶持工程,近年来,东至县围绕“劳有所得”,不断健全就业扶持机制,扎实有序推进就业扶持民生工程的落实,着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该县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劳动力稳定、素质就业为目标,充分调动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各类就业扶持民生工程项目,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企招聘周等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入企入园观摩等。5年间,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促进工程、就业扶持工程解决20232人就业。
提高医疗水平 让“病有所医”
东至县建立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大传染病救治、城乡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实施,全县参合人数49.7万人,参合率10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兑现理赔4522人,支付补偿1106.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共救助困难群众57082人次,支出资金2989.12万元;重大传染病救治,救助各类传染病病人5245人;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累计救助16624人次;全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方面,组建东至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东至县中医院医共体。县级医院专家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结成“1+1+1”师徒关系,100余名临床医师备案注册在乡镇卫生院。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去年就在全县234所村卫生室全面启动。截止到2017年9月底,全县家庭医生签约81978人,有偿签约78904人,总签约率17.28%。自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至此,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此外,该县还实行了分级转诊考核补助制度。落实乡镇(中心)卫生院“50(甲类)+N(乙类)”、县级医院 “100(甲类)+ N(乙类)”病种分级诊疗,甲类病种无特殊情况不得外转,乙类病种应努力创造条件收治。进一步规范转诊流程,完善转诊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医共体内患者无缝接转。
完善保障体系 让“老有所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围绕“病有所医”,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养结合,成为了“东至经验”正在加以推广。近年来,东至县始终围绕保障“群众健康”这一主线,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精准服务为核心,坚持质量至上,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设。该县从关爱老人健康,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入手,加强顶层设计,“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服务效果显著,社会反响好。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9.25万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5万人按时领取养老金;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6713.8万元,每年保障人数3524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计划生育奖特扶项目共发放补助资金1053.2万元。同时,为创新医养结合,探索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该县先行先试,将中医院列为全省首个中医药健康服务试点医院。2017年,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向乡镇推广,并督促相关乡镇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务室建设,目前有10个乡镇养老机构的内设医务室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器械配备基本到位。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均与当地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老年人就医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定期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巡诊,为养老机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等。
保障住房需求 让“住有所居”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实行保障,对中等偏下收入群众住房给予支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东至县的重要任务之一。该县始终秉承建设好这项工程,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理念,围绕“住有所居”,积极推进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探索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模式,实施山区库区农房保险,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农村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完成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建设6036套,棚户区改造1286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610户;全县12.86万户农村住房全部参加农房保险,兑现理赔796.6万元。
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东至县围绕“三农问题”,有效地实施了23个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已建成农家书屋153个,15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免费开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17个;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完成补贴2994.4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送电影、送戏”下乡、开展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统计,全县共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点178个,其中修建规模水厂8处、单村集中供水45处、管网延伸120处,保障了32.59万人喝上“放心水”;完成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108座;新修“村村通”公路1105公里;实现农村清洁工程15个乡镇全覆盖;完成美好乡村建设31个省级中心村、7个政府建成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60个。此外,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71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灌溉能力;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及时赔付受灾农户,保障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记者李玲近年来,池州中瑞化工有限公司党支部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南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支部党员理论素养和归属,不断规...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