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纯
多年前,笔者曾采访过一位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州民歌的研究者,他是一位老者,研究池州民歌多年,不仅出版了关于民歌的一些书籍,还多方奔波、寻求各方支持,希望将池州民歌传承下去。当时笔者有些好奇地问他,现在会唱这种民歌的人好像已经不多了,一种文化的消失,是否意味着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老者严肃地回答,这些文化是上代人传给我们的,我们总归需要给下一代留下一些东西吧?不能光是冰冷的房产或是汽车,我们更需要一些深入人心的东西,这些东西,看着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但它的存在会让人有种归属感。
老者有力的回答,至今偶尔还在我的耳边响起。习惯上,我们会将非遗项目当作一些“老物件”,这些“老物件”蕴含着先民们的智慧,更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接住它,将它继续传下去,每代人都责无旁贷。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非遗项目的确已经濒临失传,如何将它们留下来?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说得好:“传统不是继承的,传统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而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就是创造新的传统。 ”所谓新的传统,就是在老的传统上立意创新,从老传统中汲取灵感,寻求新的支持者,只有热爱,才能更好地传承。
这几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在某宝上热销,有些根据藏品开发制造出的首饰、书房用具,俨然成了风头强劲的时尚单品,这些新东西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追捧,离不开其中蕴含的“老味道”,而这些时尚品又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对于老传统的关注,可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主办,在安徽省黄山举行的这场以“设计创新及品牌营销”为主题的非遗传承人对话活动,激励我们要学会打开思路、放眼长远,更好地将非遗项目传承下去,给下一代留下更多值得回忆的内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冰瑶文/图)“加油,加油”,为农民工鼓劲的呐喊声此起彼伏……8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中铁四局市政池州海...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