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池州新闻 > 正文

陶渊明的菊江方 乾

来源:池州日报 2019-01-04 06:43   https://www.yybnet.net/

长江流经东流的一段被称着“菊江”。嘉庆《东流县志》载:东流镇,晋为彭泽地,陶公任彭泽令,种菊于此。后人名其地曰菊邑,江曰菊江。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浔阳郡柴桑(今九江市九江县)人,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29岁入仕,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不堪职役,思归田园,遂于42岁辞官归隐,以种菊、饮酒、诗文自娱,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其高风亮节为后人所景仰,因东流艺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在东流建有陶公祠和菊江亭。明代永乐十九年进士,兵部尚书于谦有诗《过菊江亭》:仗履逍遥五柳傍,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历代过往东流的大儒硕彦无不仰慕先贤,其题咏抒怀之作可谓洋洋大观,千百年来厚积成为池州地方人文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

陶渊明死后,他的至交好友,曾经为他屡付酒钱的颜廷之,又为他写了一篇《陶征士诔》,诔文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这就是陶靖节的来历,叫私谥。《陶征士诔》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予以充分肯定。实事上,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直到近百年后南朝萧梁时代,萧统(501-531)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可以说是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昭明太子在《陶渊明集》序中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从此,他的诗文作品流传日广,影响日大。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也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最敬仰慕陶渊明,他曾在诗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陶渊明29岁时携妻与子离开南山陶家坪,举家搬到浔阳居住,出任江州祭酒。其间妻亡,继娶浔阳翟氏。42岁时与翟氏携幼子佟回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11年后卒于星子栗里。李白诗中的“栗里”,乃陶渊明的归葬之地。诗里说的“葛巾漉酒”,恰是坊间流传的陶渊明趣事。说有一回,郡将前来看望陶渊明时,陶渊明正在酿酒。正好这时酒煮熟了,陶渊明匆忙中将头上戴的葛布取下来漉酒,漉完之后又戴回脑袋上,弄得头发满是酒星子。陶渊明也不在意,就这样去接待了郡将。陶渊明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喝酒趣事,叫“我醉欲眠卿且去”。说的是,陶渊明与人家交往,不分贵贱,只要是来拜访他的,他都会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会说:“我已经醉了,想睡觉,你可以走了。”从这两个流传的趣事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十分爱酒,是个随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君子。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脉相承,别无二致;他的“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与陶渊明的“葛巾漉酒”、“北窗昼眠”如出一辙,何其相似。李白来秋浦见崔县令时,也要把崔钦比作陶令,“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可见,在李白心中陶令是偶像,这就是“一见平生亲”的缘故。后人有联语将二人并举:谪仙遗迹已千年,看池上青莲,瓣香谁续?陶令到官未百日,幸洲中黄菊,生气还存!

“到官未百日”是指陶渊明在彭泽令任上不足百日便辞官归田园了。义熙元年(405)八月,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在任仅仅三个月即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就是这段时间,陶渊明与东流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东流属彭泽地,陶县令因清查户籍人口来到东流,上岸就被满眼的黄菊所陶醉,从此便“日驻彭泽,夜宿东流”,垒石为院墙以辟菊圃,瓦缶取江水以灌菊园,九月亲酿菊花酒以待客,陶令东流艺菊传为佳话。唐代元祯有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蓠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明代东流县令杨季芳赋诗曰:“陶公非是爱黄花,花与陶公本一家;懒向春风亮丽色,自甘秋露缀英华”。 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在《效陶潜体十六首》白居易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最有意思的是北宋苏轼,他竟然逐首追和陶诗109篇,自称“不甚愧渊明”。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可见陶渊明的诗文与行止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当年的东流属江州,后来才划归池州。陶渊明真正来池州是出任彭泽令之前的三月,其时他是建威将军府参军,为建威将军去都城建邺出差,经过池州贵池县的梅根浦。这次途径池州,他留下一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谿》,其诗云: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壑舟,谅哉宜霜柏。

元兴三年(404)六月,陶渊明受辟举赴京任刘裕的镇军府参军,次年三元调任建威将军府参军。从江州(九江)往返都城建邺(南京)必经池州,钱谿即今贵池梅龙,也称梅根浦,九华河在此入江,是古代水路交通要冲,优良港湾。这首诗中陶渊明表达了十分强烈的退出官场,息隐园林的愿望。但是,家贫子幼,资家谋生的现实又让他不得不奔走在仕途。此前,隆安四年(400)初陶渊明曾奉使入都,五月从都城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一样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终于在彭泽令任上,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后,挂冠而去。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他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爱酒爱闲又爱菊的陶渊明,把东流的菊花带回了他归隐的南山东篱,种菊、饮酒、写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成为中国田园诗人的鼻祖,他种菊的长江东流段被称着菊江,此后的江水就有了千古流淌的菊香,这菊香熏陶了千年文坛,也成就了千载诗人地池州的华彩篇章。

新闻推荐

池州永鑫公司:抓好安全促效益提升

池州永鑫公司是一家从事电梯零部件加工的企业,主要生产导轨支架、对重缓冲器、轿厢缓冲器底座、缓冲器支架、对重导轨连接...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陶渊明的菊江方 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