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左宗伟 吴志红
钟斌 潘世鹏
环境是城市的名片,营商环境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嘉兴市再次走在了前面。福布斯中国去年发布的“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上,嘉兴榜上有名。今年初,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国脉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首届(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嘉兴在26个城市中排名第4。
搭建好平台
迎来新创客
2018年10月16日,今目标正式落户嘉兴市桐乡乌镇。谈起公司的落户,今目标(桐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姝感慨道:“我们公司能落户乌镇,除了乌镇旅游名气越来越大以外,跟这里的营商环境分不开。公司营业以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提出来,都能得到快速解决,让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开创事业。”
与今目标公司一样,凤岐茶社也是嘉兴良好营商环境带来的企业之一。《齐鲁晚报》曾以《山东为何留不住凤岐茶社?这两方面亟待奋起直追》为题,分析了凤岐茶社这家诞生于山东的企业孵化器,为何在移师乌镇后成长为国家级众创平台。推动凤岐茶社成长壮大,靠的正是营商环境的力量。凤岐茶社副总裁郭瑞介绍说:“2015年刚来乌镇创业时,政府提供的办公面积只有200平方米,2016年就给了3700平方米,2017年又增加到12000平方米,全流程解决了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办公场地问题,真正让企业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
嘉兴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落户。嘉兴市委、市政府还提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长三角最优”,围绕“北斗七星”格局,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营商环境的“北斗七星”格局,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产业平台3个硬环境,以及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4个软环境。
“最多跑一次”
打响“嘉兴服务”品牌
2018年以来,嘉兴市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等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探索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实现率全省第一。
服务企业的同时,政府“真金白银”为企业分担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嘉兴市减免企业税费210.8亿元。2019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码:推出一批新的降本减负措施,力争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建立金融信息信用共享平台,力争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建立企业发债需求清单、股权质押纾困清单、困难企业清单,加大“一企一策”支持和帮扶力度……
5月16日,记者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行政审批中心看到,市民在中心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通过刷身份证、摄像头拍摄进行人脸动态识别和人证比对,即刻完成相关证明的打印。智能化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中还可实现自助社保缴费,让群众和企业享受便捷型、一站式、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内还设有自助服务区,市民可随时自行进行免费电脑操作和打印;设有自助发票申领机,市民可自行申领发票;(下转2版)
(上接1版)设有刻章处,企业从办证到刻章均可同时办结。区审批中心副主任屠建忠介绍:“今年以来,嘉兴经开区以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实际体验为依归,坚持‘不为难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服务理念,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就近跑一次’‘零次跑’纵深推进。”
据了解,根据浙江省办事事项“八统一”目录,经过梳理,嘉兴经开区共有审批和服务事项531项,目前已经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零次跑”事项311项,即办件比例也达到了71.6%。
政务服务环境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部门联动、主动作为。为给外商和外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高质量、个性化定制服务,逐步打响“嘉兴服务”品牌,提升嘉兴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助力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2018年4月,嘉兴市涉外投资服务中心及市涉外投资政务服务联盟和市涉外投资社会服务联盟正式组建成立,“一个中心、两大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嘉兴将探索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高效务实的涉外服务体系。嘉兴市商务局综合处(行政审批处)处长沈洪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中心、两大联盟’的服务对象为有意向落户的外商和已落户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重点是帮助其解决涉及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难事、急事,帮助协调部分需要外协的事项。让审批流程能处理的,通过‘最多跑一次’加快办理;审批办不了的事可以交由‘一个中心、两大联盟’进行集成化处理。进一步整合优化涉外服务力量,为外商和外资企业提供更为集成、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拓展配套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水平提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今年2月20日,浙沪边界上又一省际断头路重点项目——善新至朱吕公路开工,这也标志着,2018年6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交通部门共同签署的《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框架协议》中,涉及沪浙之间的3条断头路已全部开工建设。2019年,嘉兴聚焦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突出短板,以“百年百项”为重点,全面打响项目攻坚战,谋划、储备、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为嘉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好路。
近期,嘉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嘉兴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意见》,从着力打造一流的综合交通环境、城市宜居环境、产业发展平台、服务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创新环境、平安法制环境等七大方面提出了70项具体任务。
在综合交通环境7项任务中就明确提出,全力实施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一号工程”,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铁路网规划建设,推进嘉兴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深度合作,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等。在城市宜居环境9项任务中提出,打造高能级城市平台,建设现代化的高铁新城,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中心城区国际化语言环境,进一步发展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等。
嘉兴发展对池州的启示: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营商环境一头担着城市的发展,一头担着企业的未来。近年来,池州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压缩人情空隙,以审批规范化、流程简洁化、管理制度化为三条主线,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了政务服务工作的良性发展、服务环境的不断优化。
但也要看到,与嘉兴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等改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探索相比,池州市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有的该放的没放到位、该管的没管到家、该服务的没服务好。必须进一步通过改革的办法,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上的“肠梗阻”,让营商环境更优、服务招牌更亮。要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不断深化“严强转”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好营商环境提升年九大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砥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打造基本要素集聚“洼地”。
细节决定成败。在开放发展特别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嘉兴全方位融入对接,办好每一个细节工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主动做好对接融入,才能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巧合的是,今年高考适逢端午假期。记者了解到,池州、安庆等地原计划举行龙舟赛活动,但为...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