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黄德民
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大新县组织数十支“学雷锋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送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当天,该县“学雷锋小分队”以实际行动,热心公益、奉献社会、乐于助人,为群众做好事180多件,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热心公益:2万捐款温暖寒门学子
3月5日一大早,大新县德天爱心公益的10多名会员在会长黄冯珍的带领下,奔赴全县几个乡镇给30多名贫困生送去2万多元的爱心款。
在大新县实验中学,黄冯珍将募捐到的800元送给了该校学生农丽阳的手中,并勉励她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农丽阳家住堪圩乡堪圩村。虽然家境不算很好,但一家人互敬互爱。本是和睦的一家人却在2014年遭遇不幸——在这一年中,她的父亲和爷爷因病相继去世,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当了解到农丽阳的家境后,德天爱心公益把她列入帮扶对象。
今年10岁的农玉芳家住桃城镇黎明村内屯,现在大新县职业技技术附属小学读4年级。农玉芳一家有4口人,她妈妈因患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靠爸爸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十分贫困。当天,黄冯珍来到了农玉芳的家中,不仅给农玉芳捐赠了500元,还教育农玉芳的爸爸要鼓起勇气,既勤劳致富,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丈夫、好父亲,给小孩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据了解,大新县德天爱心公益于2015年11月注册成立,会员发展50多人,已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2万多元。
奉献社会:新“雷锋”牵手老“雷锋”
3月5日下午,大新县城江滨路木棉花开,桃花鲜艳,鸟语花香。树丛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搬石头彻护墙,除草护树。不一会儿,额头上沁满了汗水。只见他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又忙了起来。
老人名叫黄必贞,今年76岁,一位普通退休工人……这位与雷锋同年出生的老人坚持多年如一日学雷锋,被称为大新“活雷锋”,1995年被评为广西劳动模范、学雷锋标兵。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直在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做义工,种树种花、给树木整容。多年来,他带着腰伤,累计行车6000多公里,步行3000多公里……为了这条长1000米的江滨绿化带,他已经整整花费了10年心血。如今绿树成荫,花团绵簇,成为大新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一会儿,江滨路走来了一群青年志愿者。“黄伯伯,今天是学习雷锋纪念日,我们向您请教来了!”很快,大家忙碌起来:搬砖头、除杂草、剪花带……他们当中,有机关干部、企业工人,有全市学习雷锋标兵,也有热爱公益事业的义工青年……
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不少过路的人们禁不住停下了脚步。一位柱着拐仗的老大爷走走停停,看了又看,问:“小伙们,小姑娘们,你们叫什么名字。”
“大爷,不用问,不管我们来自哪个单位、社会阶层,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雷锋!”一位小姑娘回答道。
乐于助人:“学雷锋小分队”助推甘蔗“双高”基地建设
当天,大新县还组织数十支“学雷锋小分队”奔赴全县各乡镇开展甘蔗种植帮扶活动。
当天,团大新县委组织40多名团员青年“学雷锋小分队”来到那岭乡那廉村新团屯,帮助该屯10个缺乏劳动力的留守砍种甘蔗。
新团屯有95户300多人口,今年县里给该屯下达的甘蔗双高示范任务是330亩,目前已经“小块并大块”800多亩。由于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多,很多农户缺乏劳动力,甘蔗砍种工作任务重。“学雷锋小分队”到新团屯开展帮扶,使许多农户甘蔗砍种进度加快。
在劳动现场,笔者看到,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砍甘蔗、有的种甘蔗,忙得热火朝天。
“你们冒雨来帮助我们种甘蔗,辛苦了!”看着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村民吴阿姨感慨道。
据了解,当天,“学雷锋小分队”与村民一起共种植甘蔗20多亩。
新闻推荐
大新讯3月14日,由《广西法治日报》、平安广西网制作的“第25期广西政法微信影响力排行榜”火热出炉,大新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在本周期榜法院篇中榜上有名,排名第二位,成为...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