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平先生近照宁明花山早已遐迩闻名,而一个坚守花山20多年,为保护岩画而奉献的花山之子,我们也早有耳闻。近日,记者带着一种好奇而敬仰的心情,采访了他——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经过访谈,我们得知了他许多与花山有关的故事,花山是他血液里澎湃着的一首歌……
情结花山
朱秋平与花山是“一见钟情”。
朱秋平原是一名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就任教于花山所处乡间一所学校。刚走上讲台的他,带着所教班级学生去春游,第一次踏上了花山的土地,花山秀丽的山水以及山崖间斑斑点点的红色画迹震撼着他,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他感觉崖壁上的岩画一直在呼唤着他。
1991年组织上把他调到宁明县文化局文物所,从此,每天所做工作都与花山紧密相连,花山在不经意间成了他20多年来的朝思暮想。
一般情况下,朱秋平不是在花山,就是在前往花山的路上。他无数次深入花山考察,山崖上每一块石头、每一幅岩画他都耳熟能详。他悉数着花山的每一个图案,探究着岩画里的一个个谜团。不仅如此,他还用手中的镜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展现花山。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他于2005年5月拍摄的作品《千古岩画》,画面展现出斜阳下美轮美奂的花山景象,这幅作品荣获广西“八桂群星奖”摄影作品比赛优秀奖。
发现“新大陆”
沿着明江至左江,把流域内所有岩画点看个遍,是朱秋平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2010年5月7日,朱秋平带上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调查与研究》《广西左江岩画》两本书,并准备了岩画调查用的工具与食物,约上两个同伴,沿着前辈们走过的线路,从明江顺流而下,按图索骥,对每一个岩画点,进行一一核查,并比对书上的记载对岩画进行图片和影像记录。
他回忆说,当年5月8日他们乘船来到扶绥县境内。两岸美景,使他禁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在速写本上画起画来。忽然,几个红点映入他的眼帘,他意识到可能发现岩画了,因为在他印象中这一河段,书里没有岩
画记录。他举起望远镜,看到约6个图像分布在一个岩洞洞口之上,其中有三个非常清晰的铜鼓图像和三个稍微模糊的人像。此岩洞位于左江北岸的一个山崖上,距江面约60米,上游约600米处是“合头山岩画”,下游约500米就是山秀水电站拦河大坝。他打开带来的资料仔细核查,然而,两本书上都查不到这个岩画点的文字记录,也没有照片或临摹记录。他不放心,又叫同来的两位同伴一起细细查对,确实没有。这一发现让他兴奋无比。虽然已时隔5年,但从他叙说的神情中,仍能感受到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激动心情。经寻对,他将该处新发现的岩画名为“合心山岩画”。
坚守与传承
20多年来,朱秋平对花山投入全部的心血。花山海拔345米,相对高度不过250米,虽不算高,但上山原先没有路,四处悬崖峭壁,漫山荆棘,上到山顶,得花上两个多小时。
朱秋平数十次上到花山山顶进行环境及岩画病害调查,并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指导工作。2004年9月1日,他们邀请中科院院士葛修润、袁道先以及中国文物研究所黄克忠等一批专家,到花山现场进行岩画病害勘察,其中要勘察花山山体及山顶情况,以找寻造成岩画病害的原因。考虑到受邀专家有几位年纪已过七十,为使老人家能较容易登顶,他提前一个多月时间组织修筑上山便道。专家们到来的那天清晨,就一直下着雨,为了保证道路通畅,朱秋平在专家到来前就两次上至山顶,组织村民挑河沙铺垫路基,专家们到达后又一次带他们上山勘察。虽然一天数次上下山,确实辛苦,但朱秋平说,当天看到老专家们为保护花山不辞辛劳的精神,感觉花山有救了,那天让他再上三次山顶也值得。
由于当地村民一直以来对岩画怀有敬畏之心,花山岩画几乎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岩画遇到的最大的损害是承载岩画的崖壁因岩石老化、风化导致不同程度的开裂,以及岩画会受到山体里碳酸钙渗出物的侵蚀与覆盖。
为了调查花山高处的岩画病害,2005年12月,朱秋平组织工程队在岩画旁用竹子搭设高约30米的脚手架,这脚手架使他们与岩画有了零距离接触,并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之外的岩画病害。他们针对岩画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病害机理分析和病害治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06年8月1日,朱秋平接到县委通知说过两天有中央首长来考察花山岩画,他非常重视,立即组织本单位职工对岩画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整治,并检查脚手架及其他设施。考虑到竹脚手架搭设已一年多时间,朱秋平不放心它的安全问题,于是,他爬上脚手架检查,刚上到第一级,忽然间一窝大黄蜂从天而降,朝他扑来。原来黄蜂把窝安在脚手架竹筒里,朱秋平的举动惊动了它们。当时正值盛夏,太阳猛烈,朱秋平戴着草帽,穿着汗衫,很多黄蜂透过汗衫蜇在他背上,他跳下脚手架,呼喊着跑出岩画区,同事们闻声赶来,见状也吓呆了,赶忙找来村民用草药搓洗,以缓解蜂的毒性,后经联系县里冲锋舟前来接应,送朱秋平到县医院紧急治疗。经清点,当时他背上的蛰口竟有40多处。幸好,这些黄蜂毒性不算大,经过诊治,总算有惊无险。次日清早,他办理出院,坚持前往陪同首长考察花山。
从2001年开展“花山岩画病害机理及保护治理研究”开始,朱秋平无数次前往花山,白天进行勘察,晚上就睡在花山脚下。经过与专家们进行多次研究,并经过多次实验室、现场反复试验,终于寻找到较好的治理方案,筛选出保护加固材料,有效解决岩体风化开裂问题,最终敲定保护方案并经专家评审通过。2009年12月8日,花山岩画保护工程拉开序幕。专家们将事先进行的试验加固与岩画现状比对后,盛赞花山岩画保护项目不仅开创了国内涂绘岩画保护的先河,而且称得上是岩画界典范性的保护工程。
如今,国家文物局已决定于2016年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花山申遗的紧要关头,朱秋平更是将全部心血投入到了工作中。岩画周边环境需要整治,岩画监测站要筹建,岩画监测系统要建立,与项目组一起往返于各岩画点之间,勘察研究、实施保护……
每天,朱秋平忙碌并快乐着。他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如果申遗成功,将实现广西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将填补中国岩画类文化遗产的空白。作为一个基层文物管理者,一个骆越后裔,应当为花山申遗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花山岩画继续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基本案情:2012年8月9日下午,原告上街回家途经扶绥县政府大门右边人行道时,摆放在人行道边上的宣传牌突然被大风吹倒地上,压伤了原告。原告家属将其送到扶绥县人民医院医治...
扶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