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直升机作业现场。本报崇左讯(记者 李鸿熙 陈文圣 见习记者 梁中贵)一部直升机低飞掠过蔗海上空,洒下一片赤眼蜂蜂卵,引起现场观众一阵惊呼——这是近日在崇左召开的全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现场会的一个镜头,扶绥县“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凯利公司“双高”基地“以虫治虫”的田间管理办法获得了参观者们的点赞。
在“糖都”崇左,甘蔗为广大农民提供主要的经济来源,实现甘蔗“双高”是蔗农、政府、企业的共同愿望。要想甘蔗生产实现高产、高糖,好的田间管理不可或缺,尤其需要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危害极大的甘蔗螟虫。据悉,甘蔗螟虫俗称钻心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则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使产量降低。“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是当前生物防治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应用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天敌昆虫就是赤眼蜂。以往我们使用农药治害效率较低,而且杀死螟虫的同时也把益虫杀死了,极易造成生态失去平衡。如今用赤眼蜂杀螟虫效率更高而且可避免污染。”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锡川说。
现场会当天阳光明媚,正是放赤眼蜂的好日子。只见直升机在“双高”示范区大面积的蔗海上空来回作业,呈雾状蜂卵洋洋洒洒飘入蔗海,让人联想到空降奇兵杀入战场,准备上演一场“甘蔗保卫战”。
据悉,害虫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虫卵。它们在害虫卵表面爬行,不停地敲击卵壳,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钻进去交配、产卵、繁殖。(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一旦吃完卵内所有的营养,它们就破壳而出羽化成蜂。此时的害虫卵只剩下空壳,再也不能繁衍出后代,甘蔗由此得到保护。且子代蜂羽化后再通过破坏害虫的卵繁衍后代,可谓"连环杀"。
"目前赤眼蜂甘蔗投放每亩的成本远低于使用农药的成本!"黄锡川表示,而且凯利公司则表示"本就不打算从蔗农身上要钱"。"不会一家一家地来投放赤眼蜂,这种技术要大规模的实施运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政企合作,寻求政策支持,建立基地研究推广,达到理想效果。"他说。
"双高"基地建设事关全区蔗糖业的存废兴亡。众多参观者表示,实现"双高"不仅要种得好还要管得好。"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保增长,崇左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新闻推荐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沙丁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让沙丁鱼活着回...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