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凯
盛夏七月,广西多地连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炎炎夏日却丝毫不能影响法官执法办案的热情。在扶绥县人民法院,法官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用“忠诚、干净、担当”的火热之心传递司法为民情。立案窗口的“忠诚”
“请您把材料交到民商事立案窗口,在旁边的椅子上喝杯水稍等一下,我们的法官正在为您办理立案登记。”7月8日,立案庭的书记员小李正在“阳光微笑”导诉台前熟练地引导来访群众办理立案手续,并为当事人倒上一杯清凉的饮用水。
来自扶绥县某外贸公司的赵女士因一起合同纠纷来到扶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咨询,立案庭的方法官站在立案窗口前,面对面、耐心地为赵女士释法,并详细说明立案所需准备的材料。尽管已经连续站着接待了十几位群众,汗水早已渗透了衣服,但方法官仍不厌其烦地为来访群众答疑解惑。
“法官的服务态度很好,现在半个小时不到就办理完立案手续了,效率很高,很满意。”在听取法官解释,赵女士很快提交立案材料,当场办好了立案手续,并在征求意见簿上郑重写上“十分满意”四个字。
自今年5月1日实施立案登记制以来,扶绥法院专门制定了《立案庭工作职责》《立案窗口文明接待制度》等规定以及通过电视、电子显示屏、展板、服务手册等载体进行“政务公开”,便于当事人立案和监督,推进立案登记制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上半年,扶绥法院登记立案共计281件,其中民商事200件,行政登记案件2件,执行登记案件79件。当场登记立案案件数为28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材料不符合要求、一次性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案件数为1件,切实做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证了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权,用忠诚敬业践行了司法为民情。执行现场的“担当”
“太阳那么大,还要出来执行,执行法官的工作确实不容易。”第一次参加法院执行工作的人民陪审员小黄感慨地说。
“在车上吃盒饭,在树底下度过中午休息时间。”这些在执行法官眼里早已司空见惯。今年6月4日,扶绥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赵祥海副院长带领数十名干警与该县林业、司法等部门联动,冒着炎炎烈日依法强制执行一起涉及80多亩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
在执行过程中,七名被执行人拿出锄头等农具,企图阻挠法官执行,一场争斗一触即发。但执行法官临危不惧、勇于担当,赵祥海副院长把闹事的被执行人召集在一起,认真听取意见,并耐心释法,经过面对面交心,被执行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再阻挠。
当天,干警们冒着炎炎烈日,放弃中午休息时间,顺利将涉及侵权的86.5亩土地移交给申请执行人。
执行工作虽然艰辛,但在接过当事人一面面写有执法为民的锦旗时,干警们由衷地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把担当化为审判执行的勇气,把司法为民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行动准则。
今年上半年扶绥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34件,涉案标的总额7204.9万元,执结105件,案件执结率为44.9%,结案标的总额3905.3万元,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送达路上的“干净”
“一辆面包车,走村入户,白加黑送达法律文书”成了法庭干警的工作常态。在送达路上,法院干警始终践行“三严三实”,保持严于律己,务实为民的司法作风,树立了廉政为民的司法形象。“谢谢法官亲自上门送达,那么晚了,留下来吃夜宵吧。”“谢谢老乡,不用了,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送达,不用客气。”这是驻庭法官夜访时经常听到的一段对话。
今年3月24日晚上,扶绥法院渠黎法庭的吴法官一行来到农户郭某的家中送达法律文书,调解民事纠纷。被告郭某因白天忙于收割甘蔗,没有时间参与案件的调解。为了方便群众,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吴法官一行顾不上吃晚饭,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到农户郭某的家中,向郭某送达法律文书,进行案件调解,使得案件圆满调解。
针对基层法庭案件多,法官少、办案忙以及群众农忙时早出晚归等特点,扶绥法院各基层庭利用法官驻庭时间,创设了夜访工作模式,即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开展驻庭法官夜访送达及调解工作,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拉近了干群关系,更树立了法院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极大方便了农村群众诉讼,切实做到了能动司法,为民解忧。
在送达路上,还涌现了干警求助摔倒老人、为走失的小孩寻找亲人等众多司法为民的感人事迹。酷暑炎热,挡不住法官司法为民的前进步伐,扶绥法院始终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干警作为座右铭,贯穿于工作各方面,谱写了一曲曲司法为民的新赞歌。
新闻推荐
扶绥讯 扶绥县地方税务局提前完成上半年税收任务。截至6月24日,该局共组织区局考核口径税收收入32210万元,同比增收3056万元,增长10.48%。共组织县级考核口径税收收...
扶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