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龙州新闻 > 正文

深山里永不磨灭的红色足迹

来源:左江日报 2016-10-2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农超武

在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水陇屯(原名水窿屯),有一条水窿古道,邓小平为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曾两次经过这条通道。龙州起义前夕,李明瑞、俞作豫在水窿小学召开排长以上军事会议,因此,当地人更是亲切地称此道为“红军路”。

10月18日,记者一行在龙州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上龙乡上龙村水陇屯。这条水窿通道,以水陇屯东北面的水窿泉为起点,沿着山坳,一直延伸到山后面新联村甫茶屯,全长约3公里。行走在水窿通道上,两侧苍翠青山上,一棵棵古树伫立着,静静守候着邓小平、红八军曾经走过的这片热土。

其实早在邓小平因革命两次经过这里之前,水窿通道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上龙村原支书赵子权说,这条通道原是一条马帮道,云南、靖西、大新一带的马帮驮着烟叶、岩盐等货物,都要经过这条通道,运抵龙州商埠进行交易,这条通道成为龙州通往大新、靖西、百色乃至云南的商业交往大通道。

而在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邓小平及其他革命先辈在左右江之间的龙州、百色来回奔忙,水窿通道成了一条革命通道。

1929年11月中旬,龙州起义前夕,李明瑞、俞作豫在水窿小学召开排长以上军事会议,部署平定第五大队副大队长蒙志仁叛乱,为龙州起义的胜利扫清障碍,水窿会议是龙州起义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1929年12月初,在百色起义准备工作就绪后,为加强党在龙州及左江地区的骨干领导力量,邓小平带领何世昌、严敏、潘邦亨等一批党员干部赶赴龙州,以加强领导龙州起义的核心力量。经过马不停蹄地奔走,邓小平到达龙州水窿,在水窿泉旁下马歇脚。

1930年2月7日,邓小平从上海经香港、越南转道回到龙州,果断命令红七、红八军停止进攻南宁,避免了红八军遭受全军失败的错误,此后邓小平再次领导红八军及左江地区军民开始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建设,2月28日,邓小平为了消灭盘踞在靖西的叛军,打通与右江地区的通道,带领红八军第一纵队一千余人向靖西进发,再次经过水窿。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这条被称为“红军路”的水窿通道已经失去它的交通价值。走进水陇屯,与村民提起“红军路”,村民就会说,从小家里老人就经常给他们讲,邓小平同志就从村里经过,话语间那份自豪感溢于言表。

今日的水陇屯群众,正沿着永不磨灭的红色足迹,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发展以黑皮果蔗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并充分利用“红军路”等红色旅游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开发以红色旅游、生态农业、自然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翻了几番,一栋栋两层小楼整齐而建,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祥和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党建+产业”为贫困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韦泽海黄细凤“徐洋书记驻村后,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养鸽大棚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建立起来的,为我们这些贫困户脱贫带来了希望。”10月26日,龙州县上龙乡新联村陇孟屯贫困户何东民正在联昇专业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深山里永不磨灭的红色足迹)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