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革命的热土。
86年前,在邓小平等无产经阶级革命家领导下,龙州起义胜利举行,创建了红八军,建立了左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红色龙州,因此留下了许多红八军留下的旧迹,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铁桥保卫战遗址……近日,记者来到红色热土龙州,通过探访这些红色故地,亲身感受了红八军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受震撼。
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的全面展示
来到龙州,首站便是龙州起义纪念馆。
穿过红八军纪念广场,拾级而上,进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前的就是一幅红褐色的“龙州起义”大型浮雕,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让人肃然起敬。
“龙州起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领导、组织和发动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建立左江革命根据地。于1985年成立专题纪念馆。”讲解员介绍。
“这是红八军军帽徽。”“这是红八军战士用过的步枪。”……在纪念馆里,一幅幅旧照片,一份份图表,一件件立体文物,陈列内容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龙州起义,红八军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左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业绩。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展开与共产党合作。邓小平等共产党员卓有成效地开展上层统战与兵运工作,掌握革命武装。俞、李反蒋失败后,邓小平当机立断,把革命武装挺近左、右江地区。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胜利举行。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起义后红八军着手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分赴各地开展土地革命、剿匪反霸和反帝斗争。"讲解员如是说。关于龙州起义胜利的章节,虽说篇幅不长,读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澎湃。
据了解,馆内《赤色龙州》专题陈列共分21个部分,展线长680多米,陈列立体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图片、图表共800多张。
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纪念馆在展览形式上,打破传统的陈列方法,通过文物、历史资料照片、场景等多种表现手法,使龙州起义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增强了陈列的吸引力,拉近了观众与陈列的距离,提高了展览的整体效果,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
"以前对这段历史知识仅是了解,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来到这里的所见所闻真是让我深感震撼。"参观结束后,来自湖南的赵先生不禁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可都是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铭记这段革命历史。
红八军军部旧址:邓小平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这里就是红八军军部旧址,是当年邓小平同志在龙州时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在龙州县龙州镇新街,向导指着一栋三层法式小楼告诉记者。
红八军军部旧址为砖墙、木板楼层,邓小平同志1929年到龙州布置起义前期工作,1930年领导龙州起义胜利,创建红八军时,曾在此办公和居住,为红八军的指挥机关。
踏着水泥砖铺成的小道向红八军军部旧址走去。楼房前,两株松柏葱郁遒劲,生机勃勃。据向导介绍,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龙州期间种下的,在1971年、1978年邓小平同志还曾两次问起这两株柏树的生长情况。
在军部旧址一楼,左边一间是曾经的小会议室,会议室里,摆放着几张老旧的桌椅;右边,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的卧室,卧室里,一张木板的小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就是当年邓小平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顺着木板楼梯走上二楼,映入眼前的是排列整齐的桌椅,右边墙上,悬挂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左边,则悬挂着鲜艳的中国红军第八军军旗,军旗旁,分别摆放着红八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的旗子。
站在二楼阳台远眺时忍不住沉思,在这栋楼房里,革命先辈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工作的?
据了解,军部旧址于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月1日龙州起义五十五周年之际举行开馆典礼,时任自治区政协主席覃应机到龙州为纪念馆开馆剪彩,复原了当年的会议室和邓小平卧室。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铁桥阻击战遗址:龙州保卫战的历史见证
参观完红八军军部旧址,记者前往铁桥阻击战遗址。
如今的遗址已经修建成小型的广场,广场上,一块刻着铁桥阻击战遗址的石刻,旁边是一棵茂盛的菩提榕。榕树下,坐着几位休闲的老人及游客。只有在广场靠近河岸的边上,还矗立着两根斑驳的铁架,这是铁桥留下的一点遗迹。
"听老人讲,当年为了阻止国民党进攻,就把铁桥炸断了。"从小生活在龙州的陈阿婆今年已是80岁高龄,但对那段历史还是记忆犹新。
据悉,龙州铁桥建于1913年,是当时唯一连接龙州县城南北的桥梁,是广西最早的公路铁桥。1930年3月20日,"龙州保卫战"爆发,国民党桂系军阀趁红八军主力分赴各地剿匪之机,出动大军5000多人从东、西、北三面进犯龙州。当时留守龙州城的只有红八军二纵队两个营和左江赤卫大队约2000人,他们在军长俞作豫的带领下以熟悉地形的优势奋力迎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由于龙州南面临江,桂军没有部署兵力,左江河上唯一的一座铁桥成为了红军和桂军展开激烈争夺战的地方。共产党员严敏率领400余名红军战士在桥头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400多名红军战士一直坚持战斗到当天深夜,打光子弹,最后与敌人肉搏,全部壮烈牺牲。
据向导介绍,如若乘船靠近桥墩,还可以看到桥壁上深深浅浅的凹痕,那是过去战争留下的痕迹。
凭栏远眺,凝望江面,在静谧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新闻推荐
在广西第五届小舞蹈家(独双三)舞蹈节目评选活动中 龙州县小朋友获1金3银
龙州讯11月5日至1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附中举行的由广西舞蹈艺术学会、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考级中心广西考区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广西第五届小舞蹈家(独双三)舞蹈评选活动。龙州县的4位小朋友在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