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宏
大旱来袭,广西出现了历史罕见旱情。为确保边海防地区社会稳定,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坚决与旱魔作斗争,以多种形式服务和关爱群众,主动促进联动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确保边境、口岸及边海防地区总体稳定。
警民和谐 坚定信心
“驱旱魔 有信心”,在广西边海防地区,村屯、街道、口岸、码头、重要路口、醒目位置宣传栏、宣传牌和墙体,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一些边防派出所开通爱民固边彩铃;民警把爱民固边文化衫送给出租车司机等流动人群,使之穿在身上做宣传。为了帮助群众坚定战胜旱魔的信心,广西公安边防总队成立了文艺小分队,从受旱灾严重的百色市靖西县其龙村开始,一路沿着边海防线,为群众演出了10场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组织电影队、服务队,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帮百家忙”为主题的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切实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使爱民固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大灾面前,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边疆社会稳定难以保障。全区边防派出所民警开展对辖区群众入户走访活动。
自秋冬春连旱以来,该总队关爱困难儿童925名,让他们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有人管”;派出警官兼任村干部607人,有45个模范村实现“零发案”、“零上访”;化解各类纠纷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达597起,帮教转化85名吸毒人员和34名刑释解教人员,指导320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再就业。
民族团结 边境平安
广西边境地区80%以上人口为少数民族,该总队积极探索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引导各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致富,营造民族融合、邻里融洽、家庭和睦的村风民风,维护边境各族群众的团结和睦,进一步促进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活动的发展。
凭祥市礼茶村有通达越南的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贯穿通过,过去时有跨境抢劫、凶杀等暴力犯罪发生,八角林和农田水利纠纷不断,尤其是吸毒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转化问题,是全村的“头痛”大事。凭祥边防大队成立帮教小组对吸毒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教,扭转了该村的治安乱局,成为“平安村”、“文明村”。
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凭祥市隘口边防派出所,地处中越边境一线,辖区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京等多个民族。该所通过建立群体性事件处置、矛盾纠纷调处、不稳定因素排查、社情民意沟通等四个小组,为辖区群众引进致富项目、创建“爱民固边图书室”、“女子山歌队”等措施,促进辖区村屯的社会稳定和各族群众的和睦和谐,有力地保障了抗旱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服务亲切 兴边富民
当前,广西边境沿海地区面临国家实施兴边富民政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双重利好机遇。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积极主动地协调有关部门,探索边海防管理合作,在边海防地区部署落实军警民“联防、联管、联控、联建”的四联管控机制,确保了旱灾期间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巩固了边海防地区社会稳定的钢铁防线。
广西公安边防部队积极拓宽爱民范围,创新爱民举措,联合创建爱心超市、爱民药店、爱民固边疗养院、留守儿童之家等各种形式的爱民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爱民固边战略成果。同时,千方百计为边民渔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兑现国家和自治区的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政策,边境地区扶贫安民政策,下岗工人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创业鼓励政策,失地、失海、失居、失业人员的救助、补偿和安置政策,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该总队积极参与广西边境地区新一轮扶贫会战,改善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用电难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好基础。
百色其龙村受自然条件和战争创伤影响,一度十分贫困落后。该总队联动有关部门从资金、技术、信息、文化等方面给予全位帮扶,先后建成水利工程、爱民市场、乡村舞台、爱民卫生室、爱民图书室等民生设施,使该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村风村貌大为改观,成为广西边境地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典范,被评为全国先进爱民固边模范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董文锋由于历史、地理、战争前线等方面的原因,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餐饮服务和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加上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重因素的叠加,增加了饮食用药的安全...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