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世默 本报通讯员 张 扬 黄冠华
“中国的南大门”凭祥,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瞩目。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这个最靠近东盟国家的边陲小城,成为各方关注的通向东盟“第一城”。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凭祥站在更高起点、朝更远大的目标去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一座多种文化融合,有品位、有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大刀阔斧”再塑国门新形象
“一条路,两排树,到了凭祥没吃住。”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凭祥,过去曾经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当中国-东盟的“东风”将边城推上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凭祥人也在重新审视自己。
“凭祥作为南疆‘国门\’城市,不仅仅是凭祥人的凭祥,也不仅仅是崇左的凭祥、广西的凭祥,它是中国的凭祥。凭祥的形象、城市风貌,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凭祥市委书记谭丕创多次向全市广大干部强调树立“国门”意识。
审时度势,凭祥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推动边境地区科学发展,把凭祥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的科学定位,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城市风貌改造大会战、推进城市建设“1333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刀阔斧”塑造“国门”形象。
从2007年7月开始实施的城市风貌改造大会战,是凭祥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手笔——投资2亿元,分4个阶段,通过立面改造、路面改造、文化改造,实现城市“美、整、绿、亮”的目标。
——将城区主街道路面沥青化,对市区内的人行道、公共场所、铁路桥、楼房顶部等进行美化改造,不出现一块烂砖、一个不平整的井盖;实施管线下地工程,实现城区没有电线杆和“蜘蛛网”。
——城市主要路段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扮靓城市景观。重点抓好凭祥联线、白云大道、北环路、银兴街等路段的绿化,目前建城绿化覆盖率达33.21%,绿地率30.13%。
——对城区内的主要山体、标志性楼宇、河道进行综合亮化,打造边关不夜城,使凭祥虽小而精、精而秀、秀则丽。
——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扩大城市地域规模,城区建设向南、向西扩展,保税区、边贸区及口岸区沿线整合,形成一个由北而南的“葡萄串式”的城区,并加快白云新区建设。
“更干净更美丽更有文化气息了。”提起凭祥的变化,老市民郭旭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缔造面向东盟的“文化名城”
“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2008年7月在崇左考察时的指示精神,为凭祥的城市发展开出了“良方”。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凭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于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凭祥彰显城市个性,将东盟10国文化,与凭祥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边关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城。
景观建筑是城市的永恒魅力。在城市风貌改造中,凭祥市采用“一街一景”的设计规划理念,即一条街道一种建筑风格,给城区每条街、每座桥、每栋楼都赋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主题,让边城尽显现代、庄重、典雅、生态、地域的城市特色。(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行走凭祥街头,到处可见东盟国家的游人、客商,还能领略到简洁气派的现代风格、粉墙黛瓦青砖的中式风格、纹图雕花的越南法式风格等特色景观建筑。”在凭祥做生意的越南水果商黄重义感叹。
正在推进的东盟风情园、东盟娱乐城、中越体育交流中心、中越文化交流中心等新建重大项目,凭祥也注入了东盟元素。东盟风情园将“克隆”东盟10国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建成一个类似深圳“世界之窗”的主题文化区。
以城市风貌改造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以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城市风貌改造,使凭祥这座有着两千年文明积淀的历史名城,更添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凭祥走出了一条城市风貌改造的成功路子,是全区城市风貌改造的一个典范。”自治区建设厅如此肯定。
城市,让边民生活更美好
“城乡风貌改造攻坚战是一项民心工程,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凭祥11万各族人民。”凭祥市长廖应灿说。
在城市风貌改造中,凭祥新华社区居民黄绍平拆掉原来住的旧瓦房,重建了一座三层半的楼房。“政府安排专人为我免费办理建房等手续,一系列办证费用也免了,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现在,房子建好了,我把一、二层租出去,每月能收2000元租金。”他说。
据介绍,凭祥市制定了鼓励单位和居民参与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对改造户在办理工程建设手续中需缴纳的13项办证费用全部给予免缴。居民户按规划设计和时间要求完成建筑物改造,经过验收合格的,市政府按建筑物立面改造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奖励。
经过统一设计改造后,凭祥街道景观焕然一新,经营的铺面随之增多,居民户门面租金由改造前的每月500元提高到现在的平均每月1500元,市民多了条增收渠道。
“原来沿街房屋立面凹凸不平,楼房高低不一,有时邻里之间还为此闹纠纷。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后,既干净整洁又美观,邻里关系也和谐了。”屏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定球感触良深。
一个地方的环境优美,不但能让老百姓舒适宜居,而且能够聚集人气、吸引投资、带动发展。2007年,凭祥首次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为15年来的最高水平;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万元,增长10%。
文明,“国门”城市的更高追求
凭祥是一个国际性口岸城市。东到上海,西到新疆,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来自全国各地,乃至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游客、客商纷至沓来。
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国门”形象,是凭祥更高的目标和不懈追求。
进入凭祥市区,很少见到临时拉起的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大型横幅、标语,但公交车上、宾馆、机关办事窗口,随处可见温馨的文明提示、文明承诺。
友谊关口岸、中国-东盟自贸区凭祥物流园等凭祥的对外窗口,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联检部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成为一种行为规范。那一块块“青年文明号”牌匾,醒目的出入境文明公约,都在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文明风采。
凭祥弄怀、浦寨商贸城对外贸易红红火火,每天不断有一车车水果、农贸产品进出境,但垃圾都能及时清扫。“要让我们的国门保持干净整洁的容颜。”浦寨管委会主任黄锦德说。这里宣传栏均贴有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容,印有中越两种文字,人们忙着交易,没有争执,没有喧闹,文明成为共同的语言。
而从凭祥市民争相参与“志愿者行动”、“爱心助学”、“美化环境”等活动的热烈场面中,我们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2007年,凭祥社会各界慷慨解囊,让108名家庭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2008年,凭祥为汶川灾区捐款160多万元;今年,凭祥又向玉树灾区伸出援手……
目前,凭祥市有全国文明单位2个、自治区文明单位11个。其中,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继2007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2009年凭祥又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城市,“国门”形象进一步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边城11万人民正行动起来,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新闻推荐
本报凭祥讯(记者/杨璐)8月26日,在友谊关“零公里”处,由中联部副部长艾平、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以及崇左市、凭祥市主要领导组成的欢迎队伍,以简洁而热情的方式迎接前来参加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
凭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凭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