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世默
地处边境的凭祥市狮子山社区农家书屋于2010年7月建成后,每天全天候开放,平时还开展集中读书、送书入户、播放科技影碟等活动。社区居民通过读书明理懂法、学到知识,创作出许多原创文艺作品,并组建了文艺队、锣鼓队、舞狮队,致力于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家书屋成为狮子山社区居民的“充电器”、“加油站”。
不仅仅是农家书屋,在崇左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和村级文化室(书屋),配有篮球场、戏台、乒乓球场、文化长廊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一个覆盖市、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以不断满足边境地区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工程润民心
让边境地区的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崇左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初衷。为此,该市坚持以发展繁荣为主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
目前,该市壮族博物馆等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并将新建市图书馆、市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宁明县新建了1个图书馆,扶绥县剧场,以及龙州、大新、凭祥等县市图书馆也已完成维修改造。全市76个乡镇已建成66个乡镇文化站,2010年全市建成2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我们要求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市有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书屋),城市社区建有综合性文化设施的目标。”崇左市文化局局长陆汉新介绍说。
江州区新和镇新村村下询屯2009年建起农家书屋后,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大学生村官谭茂霞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介绍书屋。如今,村民忙完农活,茶余饭后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农家书屋。“许多村民通过到书屋借阅农业科技书籍,学会了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了防治病虫害知识,增加了收入。”谭茂霞说。
左江河畔盛开“文艺花”
在2008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上,扶绥县选送的《阿六叔》、《夕阳潇洒歌》两个节目分获丰收奖和银穗奖;龙州天琴先后7次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并参加了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团”演唱等重大活动,还远赴欧洲演出,树起了自己的品牌。
崇左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高度重视文学艺术工作,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打造民族、山水、红色、边境文艺品牌,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近5年,该市共出版、发表、展览、演出各类文艺作品5000多件。
被誉为崇左文艺界一朵奇葩的音乐剧《白头叶猴》,以崇左独有的世界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生存状态为题材,开创了该市依托外力外智挖掘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创作文艺精品的先河,作品获得广西第七届剧展金奖桂花奖。
崇左市还积极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以此巩固文艺成果、活跃文艺工作氛围。近年来,“花山子民”文学网站成功开创,并发表各类文章60多部(篇、首),超过300万字;市文联所属的作家、美术、书法等10个协会,共有会员1300多人。
“文化下乡”边境乐
“真是不敢相信,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国家级演奏员的表演,还可以免费向大师学习。”11月14日,参加崇左市免费对外开放的首期铜管乐器培训班的黎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崇左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方法手段,完善长效机制,使文化下乡制度化、常态化,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仅2010年,崇左市就组织文艺下乡慰问演出166场、送戏下乡51场,观众累计达10.3万人次;下乡放映公益电影1881场,受益观众达46.75万人次。
“文化下乡好啊,送来了科技图书,还放映电影,让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病、看电影。”大新县桃城镇松洞村70多岁的村民梁大伯说。
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崇左市坚持“送”“教”结合,为基层培养文化人才队伍。该市在科技培训、文化下乡等方面创新方式,宣传、文化等部门以及群众艺术馆经常派人到各乡镇、村屯,通过举办培训班、文艺巡演等方式,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还为农村培养了一支在基层扎根的文化下乡群众队伍。如今,崇左市许多乡镇都组建了乡镇文艺队,个别乡镇还组建了村级文艺队,既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秀隆作为珠江流域惟一的国际性河流,左江是我国直通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水运通道。但近年来,左江水运通道建设相对缓慢,制约了左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7月24日,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