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天等新闻 > 正文

以生态绿化为圆心以经济效益为半径

来源:左江日报 2015-06-29 04:11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

据了解,天等县在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区共种下甜竹、竹子、肥牛树、任豆树、吊丝竹、澳洲坚果、红江橙等经济林木47.7万亩,如今已经长成经济林。并且,每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天等县组织群众在荒山荒地种下柚木、黄花梨、枧木等珍优树种近50万株,如今长势良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天等县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924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4727万元增长8.13%,保持平稳增速。其中:第一产业14024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2985万元增8%;第二产业177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626万元增8.98%;第三产业12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16万元增10.35%。林下种养:群众的“聚宝盆”

进结镇结安村种养大户张世堂,2007年承包200多亩荒山种植林木。2009年,张世堂在林下种植桂牧一号象草、山毛豆等优质牧草,并引进优良种山羊60头,实行舍饲圈养。目前,有130多只存栏山羊。不仅舍饲圈养山羊,张世堂还养有鸡、鸭、鱼,利用养殖场,发展立体种养模式。如今,张世堂尝试创办的立体养殖场,已经形成“林—草—羊—鸡鸭—鱼”的循环养殖体系。与此同时,张世堂开发休闲观光旅游,让游客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土鸡土鸭。

驮堪乡新民村龙布屯致富能人赵彩梅,2008年在实验区内种植黑麦草、桂牧六号等饲料草种,采用圈养的方式发展黑豚养殖业,并成立黑豚养殖合作社。如今有社员300多人,其中有来自西林、都安甚至四川的区内外社员,为了黑豚,大家走到了一起。富裕起来后的赵彩梅,近段时间又在附近村屯新发展100多户黑豚养殖户,带领更多的农户种草养黑豚脱贫致富。

小山乡小山村村民黄志纯,经过多方考察,2009年决定在村边的山脚下建立养殖场。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养殖肉鹅和掺杂饲养天等土鸡。为充分利用场地,黄屯纯在养殖场旁边种植6.5亩牧草,有效解决了养鹅的饲料供应问题。经过3年的尝试和发展,黄志纯的养殖场已经从最初的年出栏2000多只肉鹅,发展到目前的年出栏上万只。养殖场打造的“小山生态肉鹅”品牌,也为全县范围内的客户所熟知。如今,黄志纯已经成为天等县声名赫赫的养殖大户,率先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道。

赵彩梅和黄志纯就是天等县石漠化治理后,发展林下经济,走脱贫致富路子的缩影。在天等县,还有更多的李彩梅、赵彩梅,李志纯、农志纯,在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上,他们大胆尝试,走林下种养殖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多年的石漠化治理,天等县共完成封山育林育草4810.9公顷,宜林地造林171.2公顷,人工种草37公顷,林地面积达207.8万亩,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40万亩,是全县耕地面积的1.04倍。近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谋划,加强引导和宣传,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阴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推动林业由传统的单一林业向现代复合林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天等县结合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和种草养畜项目,大力发展山羊、鸭、鹅、天等土鸡等特色养殖业,着力抓好肉兔、黑豚、肉鸽、蜜蜂、龟鳖等“短、小、快”养殖项目,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肉兔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兔场有40个;黑豚存栏200只以上的黑豚规模养殖场有23个;肉鸽存栏300只以上的规模养鸽场有35个;羊存栏50只以上的养羊场340个;龟存栏50只以上的有51户;鳖存栏50只以上的有11户。单是林下经济这一项,人均收入就达2100多元。小流域治理:群众的“财富源泉”

时下,进结镇团乐村的水稻和玉米郁郁葱葱;一条长长的水渠随着道路延伸,溪水“汩汩”不停地流向田间地头。这是天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版。

据了解,石漠化治理期间,天等县扎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共建设田间道12.5千米,建设排涝渠15.7千米,建设引水渠32千米,促进全县新增灌溉面积800亩,改善灌溉面积2200亩,保护农田面积700亩,改善农田排涝面积3600亩。

小流域的治理,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工程建设中采取的引水渠、排涝沟、农田防护堤等措施,使试点工程区粮食产量比治理前亩均增加70公斤左右。同时,通过人工造林增加了治理小流域岩溶地区森林面积,封山育林提高了森林质量,阻止其向石漠化方向发展,增强了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据统计,每年可增加水源涵养量约101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约为7万吨,保持土肥约0.8万吨,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同时,通过把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资金的整合,对石漠化区域进行了排涝渠、引水渠等农村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的抗旱抗涝能力,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土地品质的改变,为天等县发展生态高效的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天等县重点发展“五味”特色农业,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7.6万多亩、指天椒5.6万多亩、葡萄1500亩左右、辣椒5.6万多亩、苦丁茶1.25万多亩、八角8.85万多亩,初步形成了都康香米、稻香菜篮子、把荷芋头、宁干淮山、上映红薯等特色农业品牌。沼气池:群众的“新能源”

“有了沼气池真好,既省柴又卫生。同时,沼液、沼渣还可以变成有机肥,拿到地里施肥,节约成本。”6月20日,天等镇仕民村龙念屯村民李松强旋开沼气灶开关,指着无烟的蓝色火焰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龙念屯,92%的农户建起了“圈、厕、沼”三位一体的沼气池,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导入沼气池,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用沼气烧水做饭,改变了村民上山砍柴的历史;用沼渣种果菜、指天椒、苦丁茶等农产品,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成为“猪—沼—茶”与“猪—沼—菜”等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示范村。

开展石漠化治理以来,天等县把生态沼气池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累计投入资金8219万元,建成沼气池3.15万座,农村沼气池入户率达86.27%。据初步估算,每年可节约柴薪约13.886万吨,相当于每年有16.637万亩林木资源免遭砍伐,每年,全县有池农户节省燃料费3602.5万元左右,每户增收1600元。

同时,天等县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粮”“畜—沼—茶”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沼气的综合利用和沼气、沼液、沼渣多层次循环利用,促进了畜牧、蔬菜等产业的发展,户均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还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人畜粪便得到无公害化处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石漠化治理,葱绿了天等县的大石山,丰盈了天等县的小溪流,肥沃了天等县的土坷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天等人正不懈地从生态效益里获取更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

新闻推荐

男子屡屡作案盗电车多行不义终落入法网

天等讯今年38岁的被告人龙某系天等县驮堪乡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村里人都知道他有偷鸡摸狗的行为,但对他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后被人检举揭发,终因涉嫌犯盗窃罪落入法网。近...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生态绿化为圆心以经济效益为半径)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