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定淮路5.3公里,地处江淮分水岭,区位、资源不占优势的宫集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创新,坚持发展不动摇,围绕“改造一个新村庄、培育一个新产业、建设一个农民新区”的工作思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容村貌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去年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最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村民宫发山原来20亩承包地上种植的全是水稻,平均每亩净收入只有400元左右,根本不够一家人当年的开销。2008年自与超市结对挂钩后,由超市指导其搞种植,将15亩地改种了蔬菜和葡萄,土地的年收入很快超万元。现在像宫发山这样靠超市带动增收的农民在宫集村已有一大批,涉及的农产品有反季节辣椒、西红柿、草莓、黄瓜、大蒜、香菜、乌菜、西瓜、葡萄等几十个品种。现在,该村有150户农民投资种植的200亩钢构大棚、300亩露地和竹架大棚加盟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打入各大超市。这是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菜篮子”着手,立足城郊特点,规划兴建了无公害瓜果蔬菜产业基地。在组织引导上,培育两个示范龙头。一方面以当地蔬菜种植大户曹守胜为龙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以外地种植专业户为龙头,发展壮大蔬菜产业。从山东寿光吸引蔬菜种植专业户郭衍军等人来本地承包大棚,他们不仅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而且让当地群众真正尝到了种1亩顶10亩的甜头(即种1亩蔬菜的效益相当于种10亩大宗农产品)。在他们的带领和引导下,当地群众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当地群众的市场观念和生活理念,而且让当地农民直接触摸到了现代农业的最新理念,感受到了现代农业跳动的强劲脉搏。
该村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并整合利用各项资金,完善项目区内的水、电、路、沟、渠、管理棚等配套设施建设,安装钢构简易大棚和温室大棚,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提供优质政策服务。在市场培育上,打造三位一体产业链,组建了宫集无公害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互利共赢的“超市+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产业链。随着苏果、百大、佳佳乐、台客隆等大型超市落户定城,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大商口。通过村合作社主动与各大超市联系,将基地的农产品直接打入超市,解决了销路问题,带动了基地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种植效益。(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定远全力打造“绿色城乡”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