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前移拒腐防变关口,消除监督盲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今年以来,定远县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在城市社区构建推行了以“建立一套监督网络、明确二个监督范围、畅通三个监督通道”为主要内容的“123”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新机制,开创了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的新局面,全面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一套监督网络,解决“谁来督”。明确社区党组织为社区干部监督的实施主体,社区党组织根据住社区领导干部人数,按10∶1的比例,在本社区居民中聘请若干名政治素质高、公道正派、有较好群众基础和社会形象、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在职或离退休党员、干部、居民代表,担任社区监督信息员,每任聘期2年,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监督信息员—社区群众”为监督主体的三位一体监督网络。
二是明确二个监督范围,明确“督什么”。主要看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生活作风是否正派等。看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是否有高消费情况,支出是否明显大于收入等。了解党员干部在社交活动中是否恪守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是否有参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非法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等。
三是畅通三个监督信息通道,落实“怎样督”。将被监督对象姓名、单位、职务和被监督内容在小区事务公开栏内公示,便于群众知道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内容;设立监督举报箱,在各住宅小区内设立党员干部监督专用举报信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发放监督联系卡,向发放社区居民载有监督信息员基本情况、举报电话、监督内容的监督联系卡,便于社区居民向社区监督信息员反映情况。
实行监督信息报告制度,将每一名被监督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档,并建立《住社区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社区表现档案》,在社区存档备查。
二、主要成效
一是延伸了监督触角,消除了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盲区。构建推行“123”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新机制,使组织关系隶属社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既接受了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管理,同时在“八小时之外”又接受了居住的社区的管理监督。二是搭建了监督平台,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主体意识。通过推行“123”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机制,畅通了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渠道,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搭建了平台。三是拓宽了监督渠道,提高了组织选任干部的准确性。通过公示监督内容、发放监督联系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设置监督举报信箱和三会一访等有效的监督措施,全方位收集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动态监督信息,并将平时各种渠道了解掌握的监督信息定期和不定期上报,为上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八小时外的全方位信息。四是前移了监督关口,防范了“八小时外”腐败行为的发生。五是增强了监督强度,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推行这一机制以来,全县共有3名领导干部向党组织说明了有关问题,以前在少数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挥霍浪费和赌博之风也得到有效遏制。
新闻推荐
本市要闻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