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滁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6亿元,增长15.6%;财政收入90.5亿元,增长32.4%;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元大台阶,达到10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增长19.1%;进出口总额9.1亿美元,增长32.7%。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时创十多年来最好水平,在省政府对17个市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中,滁州市名列第四位,比上年上升十位。
今年,是滁州“十二五”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十二五”顺利开局,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省内争先进位、省外对标苏北的主目标,以“661”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奋力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重大项目攻坚年、城乡统筹推进年活动。通过努力,1至5月份,全市已完成财政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7%;主要经济指标提速明显,财政收入增速位居省内第一方阵。
突出工业强市 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增总量、扩体量、提质量多管齐下,着力培育大产业、打造大企业。结合示范区建设,整合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家电信息、硅玻璃、盐化工三个千亿元产业和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三个五百亿元产业,规划了天大、博西华、康佳、全柴等13个企业冲刺百亿。继续推进大企业上台阶、中企业上水平、小企业上规模的“三上”工程,今年组织实施100项3000万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争取2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产,新增300家500万元以上企业,抓好4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争取实现500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技改投资200亿元。
今年以来,总投资3.4亿欧元的博西华新基地、总投资21.5亿元长电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凤阳台玻特种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期投资75亿元的定远盐化、总投资50亿元的天长吉阳科技太阳能电池组件、总投资13亿元的申花电器、总投资10亿元的东菱凯琴小家电等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定远盐化已完成投资65亿元,将于8月份投产;总投资18.25亿元的来安龙源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盼盼食品已经试产。据统计,今年以来竣工投产亿元工业项目23个,7至8月份还将有30个投产,全年将投产110个。1至5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48.4%;其中技改投资51亿元,增长39%。
(下转第二版)
突出园区建设,承接平台显著增强(小标题)
园区扩容全面完成。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今年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7亿元,确保新增开发面积42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市集中示范园区新建续建道路17条、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安置房26万平方米。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完成15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42平方公里核心区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步区建设与招商同步展开。各地加快建设园中园、专业园、合作园、"飞地园",已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34个,26个已开工建设。宁滁高新园等13个合作园已开工建设。建成农民工创业园24个。
园区档次层层提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获批国家级开发区,一批园区正积极创建省高新区,市集中示范园区按照一流示范园区标准加快建设。1-5月份,市开发区开展二次创业活动,完成财政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5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增长60%。
突出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小标题)
市委、市政府组织制定了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和百亿元企业行动方案,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滁州市紧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之机,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制定了“产业倍增”计划。电子信息产业,以总投资22亿元的长电科技和博西华、格兰仕、康佳等企业为龙头,争取今年形成3500万台家电产能和300亿元产值,2015年达到6300万台产能和800亿元产值;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吉阳科技、龙源风电、君鸿纳米材料等为龙头,争取今年产值达到百亿元,2015年达到300亿元;装备制造业,以全柴与熔盛重工合作、天大与法国瓦卢瑞克集团合作、长丰扬子与广汽集团合作为契机,推动现有企业扩能升级,力争今年产值达到400亿元,2015年达到800亿元。
在传统产业提升上,滁州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硅玻璃产业向研发和高端产业链发展,争取今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依托华塑、泉盛化工、金禾化工等企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争取盐化工产业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以"百亿粮仓"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拉长加粗,争取今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0亿元,2015年达到300亿元。同时,十大物流基地、十大专业市场、十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十大旅游景区项目、十大五星级酒店建设正在积极推进,香江集团南京湾项目、两个碧桂园新家园项目建设顺利,凤阳港扩建项目通过验收,年吞吐量达到8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淮河第一港”。
突出区域统筹,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小标题)
把以城带乡作为统筹城乡的重头戏,联动开展城乡建设,推动城乡资源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着眼于建设引领皖东发展的新型中心城市,纵深推进大滁城建设。今年大滁城建设主攻五个超百,计划完成拆迁面积、开工建设安置房分别超过10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100公里,开工项目超过150个,完成投资超过150亿元。城南新区、高铁站区、科教园区、大琅琊山旅游区、开发区等多个板块建设全面推进。今年以来主城区累计完成拆迁71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230万平方米,开工项目32个,在建道路34条78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131"组团完成投资8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3%。二是着眼于打造县域发展增长极,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天长、明光、定远、凤阳4个县城安排建设项目总数超过200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三是着眼于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扩权强镇试点镇、人口大镇为带动,以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为契机,加快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在建的新农村居民点达到516个,年内总数将超过1000个。同时,积极探索降低进城门槛、鼓励创业、土地换保障等办法,打通农民进入城镇的通道,争取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以上,其中主城区新增5万人。
突出社会建设,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小标题)
滁州市始终把社会建设作为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今年重点开展了六大行动。一是继续开展 "大走访",一线掌握情况。去年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以"体察民情、集中民意、改善民生"为主题的"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化解各类矛盾上千件。今年要对去年的走访成果开展"回头看",实行市县联动,城乡同步开展,把"三民"工程大走访作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平台,品牌化打造,常态化推进。二是实行"大信访",重点推广定远县"信访大厅"经验,综合处访,关口前移,源头化解,县市区和市本级年内将全面建成信访大厅。三是探索"大巡防",推进社会治安联网化、一体化,警力下沉,充实一线。四是实施"大挂牌",全面排查道路、矿山、企业、校园等领域和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开挂牌整治,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组建"大平台",建设数字应急平台,提高突发事件一线联动反应能力。六是改善"大民生",今年全市安排36项民生工程,投入超过27亿元。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
新闻推荐
定远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