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的眉间有一颗黑痣
里面流着爸妈的血液
却无法感受千里之外的生命
源头是不是在波涛澎湃
只知道当这里的河床干涸时
会有爸妈从打工的生之源头
寄来足以滋养生命的清水
可惜花朵太嫩,山风太凉
他稚嫩的鼻息还不足以闻到
渗在水里的血汗
生了锈的腥味”
定远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每年约有25万多外出务工人员,由此产生3.5万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直接监护,产生的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种种困扰,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定远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不断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政府尽心:县委、县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定远县委政府班子领导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到乡镇或基层,都深入中小学尤其是留守儿童学校看望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中一些实际困难。
为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需求,定远县积极探索建设不同层次的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张桥镇是外出务工人口集中的乡镇,近年来,县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张桥留守儿童学校,招收316名留守学生,实行全封闭、全寄宿管理。同时,县里投入留守儿童建设与管理资金200万元,为留守儿童配置了电脑、电视、图书、报纸杂志、桌椅、各种文体器材,配备了小药箱、雨伞、针线包等生活应急用品,开通亲情热线电话。
张桥小学、岱山小学、永康明徳小学、大桥初中被推荐为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示范学校。张桥小学还被市妇联、市教育局两家联合推荐为国家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家长放心:在外务工的家长少了牵挂,夸赞家乡党委、政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定远县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是为人父母者,他们最放心不下就是子女衣食住行和学习。而留守儿童由于脱离父母监管,安全失保、生活失助、学习失教、情感失衡。
为了让留守儿童父母放心,各项目学校积极做好关爱工作,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并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 成长情况。定远县教育局还在教育系统开展“千名教育工作者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千名教师大家访” 等活动,走村串户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通过与留守儿童共度节日、生日,给留守儿童送节日慰问品、生日礼物、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等。
为了让留守儿童父母放心,定远县着力完善留守儿童信息系统,构建留守儿童QQ平台,组织留守儿童管理员、心理咨询教师、教育工作者参与互动,共同交流。
张桥小学四年级学生张雅玲的父母在义乌打工,父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留在家乡。前几年,夫妻俩身在异乡,心在故乡。自从镇上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之后,他们把孩子送去之后,耳闻目睹孩子衣食住行、学习生活,井井有条,孩子成绩进步很快。夫妻俩发自肺腑地说,这下我们在外打工放心了。
学生用心:留守儿童得到关心照顾,用心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定远县教育系统在各乡镇中小学创建特色,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如张桥小学寄宿制管理模式探究;张桥中学的档案建设与活动室的使用和养护;大桥初中在德育系列教育中突出心理健康疏导及学生;藕塘小学综合能力培养;永康明德小学“相信我,我能行” 主题实践活动,充分体现这个县留守儿童工作特色和亮点 。
对未成年学生来说,衣食住行大都由父母承担,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在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老师来照料。
各级党委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学生德、智、体得到了很大进步。张桥留守儿童学校王浩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多年,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这个调皮孩子,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倒数。王浩父母身在外地,心却留在家乡。自从小王浩走进儿童留守儿童学校之后,学校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从细节上抓起,对其进行辅导。通过老师的教育辅导,学生的互相帮助,自已的努力。如今,王浩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关注
新闻推荐
旱灾无情人有情 农大教授解民忧 定远县科协邀请教授为农民“传经送宝”
旱灾无情人有情 农大教授解民忧定远县科协邀请教授为农民“传经送宝”
定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