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炉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通讯员 万小宇 本报记者 蒋瑞蕊 喻 松
华塑盐化奠基仪式
2011年6月2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到定远盐化工业园调研指导工作
炉桥镇总体规划图
在美丽的高塘湖边,滁州、合肥、淮南三市交界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
这里人杰地灵,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古城;
这里工业发达,是定远的工业中心;
这里商贸繁荣,是一块投资的热土。
这便是定远县炉桥镇。
近年来,炉桥镇及盐化工业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千亿盐化基地”为中心,以打造“对接融入合肥经济圈的第一站、合肥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淮南同城发展的合作地”为发展目标,以统筹城乡为发展路径,全面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文美镇、城建靓镇”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产业集聚的引领作用,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千亿盐化基地”建设初见雏形,成为炉桥的“新名片”;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发展成效初显,一座现代化盐化产业城正悄然崛起。根据测算,2014年炉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21.4%;财政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5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与去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9564元,同比增长11%。炉桥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对定远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扩大,有力提升了定远县域经济多项指标的增幅。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绘就壮阔发展蓝图
“城镇发展,规划先行”。炉桥镇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发展。
近年来,按照融入合肥经济圈的要求,炉桥镇以统筹镇、园、村发展为原则,已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发展规划、盐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以及绿地、道路、环卫、市容、天然气、防洪、供电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修编了定远盐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功能分区定位明确。炉桥镇重点打造“两轴四区多组团”,即以水蚌铁路线、永淮公路为依托,水蚌线以西重点改造老城区,水蚌线以东、永淮公路以南建设炉桥政务新区、盐化工业园综合服务区,永淮公路以北发展以华塑公司和泉盛公司为核心的大型化工园区,打造包括重化工区、轻化工区、现代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区、政务新区、粮食加工示范区、文化旅游区等多个组团。炉桥镇以打造“千亿盐化基地”为目标,计划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总人口突破1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财税总额达到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成为安徽省城乡统筹示范镇和一流经济强镇。
华塑公司
以盐化工产业为主导 全力提升镇域经济
伴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滚滚浪潮,定远盐化工业园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化工产业转移。炉桥镇以此为契机,全力服务定远盐化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强镇”,着力打造现代化工新城。
定远盐化工业园位于炉桥镇境内,2010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筹建省级工业园,是安徽省目前唯一以盐化工为特色的省级工业园,2012年5月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三大化工基地之一。园区总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省政府批准近期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定远盐化工产业是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和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在市、县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盐化工业园重点发展以盐化工为基础的氯碱深加工、乙炔深加工、氢深加工及精细化工、硅氯氟、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五大产业,努力建成 “国内领先、国际水平、独具特色”的大型盐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定远盐化工业园目前共有各类入园企业65家,总投资达373.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150亿元,其中:安徽华塑股份公司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盐化工企业,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省振兴皖北经济“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由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马钢(集团)控股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5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组建,注册资金15亿元,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年产烧碱76万吨、电石140万吨、聚氯乙烯(PVC)100万吨、水泥250万吨。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5亿元,目前各大装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循环产业链全线贯通,今年1-10月已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9.3亿元。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联碱暨氯化铵是园区第二大化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8.2亿元,年产纯碱100万吨、氯化铵10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60万吨,也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4.2亿元,目前已建成达产,今年1至10月实现产值6.4亿元。华塑、泉盛的相继投产,奠定了盐化工业园和炉桥镇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吸引了山东、江苏、浙江、合肥等地一大批现代化工企业入驻。除华塑、泉盛外,已有11家化工企业建成投产,30多家企业在建,盐化工业园初步形成盐化工、氯碱下游、高分子材料及树脂油漆、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产业集群。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税收1.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6亿元,荣获滁州市“园区建设先进单位”二等奖。
伴随着定远盐化工业园的迅猛发展,炉桥的工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2006年炉桥镇镇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在盐化工产业带动下,到2013年底,已发展到近4平方公里,扩大近4倍;镇区人口由1万人,发展到近6万人,增加了5倍;炉桥地区(炉桥镇和盐化工业园)税收收入由300万元,增加到1.6亿元,增长了53倍。
泉盛化工尿素仓库
以平台建设为载体 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近年来,炉桥镇坚持“强基固本”,牢固树立“服务盐化、方便群众”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倾力打造一流的招商服务平台。
自2011年2月定远盐化工业园管委会成立以来,已投入建设资金约10亿元。建成道路约40公里,构建了“五纵五横”的路网格局,炉桥镇和盐化工业园无缝对接、产城一体。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做好征迁群众安置工作,目前已建成安置房20万平方米、在建20多万平方米。建成7栋标准化厂房、7栋公租房,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生产生活需求。建成第一个大型文化公园——淮溪公园,准备开工建设大生态公园,“美丽炉桥”建设初见成效。企业服务中心、盐化工医院、汽车客运新站、消防站、工业污水处理厂、蒸汽管廊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示范幼儿园和第一小学、全民健身中心、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完成20个商业开发项目建设,佰泰中央新城、溪地城、炉桥国际城等一批高档次商住小区开工建设,在建商品房面积30万平方米,商业市场日益繁荣、人气加快集聚。盐化?金融中心、迎新时代广场、金地财富广场三个高档次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极大提升了炉桥镇的城市品位。
以现代农业为抓手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炉桥镇以农业现代化为主线,紧扣美好乡村建设主题,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基础建设、粮食安全、产业提升三大目标,加快农业全面转型和现代化步伐。
以食用菌栽培和蔬菜种植、肉鸽、生猪养殖等产业为重点,逐步向“一村一品”、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马元与滨湖无公害蔬菜生产、高塘湖生态拦网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名优生产养殖基地。以民营企业凯源粮贸、九州粮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原料基地、产品加工与仓储物流相互配套基本成型,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加强,目前全镇共有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1家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65户,年产值近10亿元,成功创建“标王”、“桥上桥”、“鑫开洲”等名牌产品,拥有企业绿色农产品、特色产品15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2012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镇。今年上半年,凯源粮贸“标王”商标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与此同时,该镇加速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引导农村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近万亩,家庭农场59户。
炉桥镇九连塘安置小区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着力优化运转机制
炉桥镇于2012年3月获批成为国家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面对这一机遇,炉桥镇积极探索,勇于先试,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
一是为保障试点镇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将县直管的环保、发改、执法、林业、规划、经贸、建设、计生、水务等9个部门部分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下放给炉桥镇,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二是为整合镇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做好“产城一体”这篇大文章,炉桥镇与定远盐化工业园现行“镇园合一”的管理模式,实行主要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副职干部相互兼职、资金统筹、基础设施统建,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三是为健全镇级城市管理功能,成立了交巡警大队、综合行政管理执法局,增设炉东派出所,强化人员力量和装备配备,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为强化帮办帮扶,设立了企业帮办服务中心,制定帮扶流程指南和《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材料汇编》,方便镇园企业“按图索骥”,提高办事效率。五是为破解资金瓶颈,成立了定远县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炉桥镇和盐化工业园融资提供平台保障,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
放眼炉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乡巨变跃然眼前、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冲刺步伐铿锵有力。一个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炉桥正在皖东这块热土上击打出强劲节拍,迸发出改革创新的发展活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新炉桥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明天的炉桥将更加美好。
宽阔的炉桥新城路网
新闻推荐
定远计划两年内实现广播“村村响”工程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