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 杰 通讯员夏万全 罗培宇
春节刚过,一场以“加快调转促、实现新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定远县全面展开,各行各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3月2日下午,记者在定远县采访时强烈地感受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已经化作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中盐东兴盐化从地下深处源源不断地抽出卤水,4000多亩的地面也没有闲着;记者站在盐产品生产现场远远望去,有成片的白色薄膜,走近看到的是成片的水面,面积约5.5亩的水面共有18面,里面喂养了非洲鲫鱼,不同的水面大小不同,小到不足一两的鱼苗,大到1公斤多的成鱼。公司副总经理刘峰介绍,公司从单纯的二产向一产和三产延伸,去年8月成立了现代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闲置的土地推挖出水塘养鱼,非洲鲫鱼习惯温水,盐产品形成后排出的蒸汽水有了用武之地,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养鱼所需的上万方温水,温水还略带咸味,非洲鲫鱼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快,以每公斤净赚2元计算,年产15万公斤,可获利30万元;还有4个家庭农场,分别是养猪、养鸭、养鱼和常规农业,年产150万公斤粮食、50万公斤鱼和千头猪、千头鸭,实现农业销售额1000万元;还发展了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市民前来旅游,一二三产齐发展,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大背景下通过“调转促”实现新发展。
记者在定远县采访看到,各条战线都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上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内有22个经济实体。管委会副主任谢超说,传统农业、常规农业效益低,已经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拦路虎,大家都在忙于调结构和转型升级,瞄准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在永存现代农业示范园里,800亩的地面上布满大棚,大棚里有草莓、西红柿、辣椒、冬瓜、南瓜等,总经理武世新说,前一阵剧烈的降温使草莓产量受到影响,于是赶紧转型发展,瞄准合肥市场大量种植蔬菜,这里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不足10公里,有交通优势,发展后花园的作用,每年可以提供75万公斤的蔬菜,还栽下40亩桃树,明年可以结果;刚谈妥一笔交易,下个月草莓收获结束后发展名贵花卉,一年四季都生财。
本地农民、佩璋葡萄园主许成廷近期格外忙碌,500亩葡萄丰收在望,优质率达到70%以上,还有近30%的劣质葡萄怎么办?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投资30多万元上一条葡萄酒生产线;“我做过调查,定远县共有1万亩左右葡萄园,大约有1000万公斤的劣质葡萄滞销,可以大量收购滞销的葡萄酿酒,延长产业链,新增附加值。”许成廷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定远县积极谋划,加快“调转促”步伐,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力。以创建省级、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集群发展。聚焦新型化工、智能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开工建设聚合辐化、金润科技、中利光伏配套制造、亿利净化等一批项目。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2个以上,新开工项目8个以上。目前,共谋划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280个,总投资1205.64亿元。
推进传统企业重组和产业链重塑,实现传统产业加速转型;谋划设立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鼓励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导声扬、振利达服饰等服装企业和杰仕达、鑫宇等体育用品企业靠大联强,做强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实施华塑、泉盛、中盐东兴等企业2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8亿元以上。加快“两化”融合,争取认定省级、市级示范企业各2家以上。积极响应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决策,加快谋划推进,充分发挥本县特色资源优势。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组织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抓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出台土地流转工作意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以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实现引进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突破,农产品加工产值超70亿元。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1个,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力推进金山示范园建设,修编核心区建设规划,重点发展规模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围绕“四园一带一中心”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组培中心、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东昌农业、东兴源渔业,引进亿元以上企业3家以上。
新闻推荐
定远培训助推干部能力提升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