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有胜 通讯员陈 龙
10月2日,清晨的闹铃唤醒了睡梦中的王坤。
惺忪中,王坤匆匆洗漱完毕,顺手拿块面包,驾着车,消失在黎明的霭气里。作为滁州申通快递公司老总的王坤,在这个“黄金周”,每天都会去11个社区快递服务站巡查,确保包裹安全无误。
其实,在业界,王坤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滁州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荣誉的背后,显而易见他在此行业的“举足轻重”。
“我是看着、伴着她长大的。她‘履历\’丰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王坤不经意的一言,似乎暗示着滁州快递的“古往今来”。
14年前,上海“取经”回来的王坤出道于“天天”,翌年,接手“申通”。
当时,“猫”在滁城八里的公司,只有2个员工,连自己3人;2辆自行车,2台BP机,1部手机;每天平均派件30,揽收20。别小看这个“小作坊”,月创“万金”。2003年,公司搬到扬子大市场,随后又挪至斜对面。这时,“申通”的招牌才正式打出,业务量也翻了10倍。到2015年,已创出新高,日进出1至2万件。
正如申通,其他公司也随“量变”而水涨船高,蒸蒸日上。目前,几家“大佬”都已蜂拥在南京路及周边“安营扎寨”,无形中聚成滁城快递中心。
可以说,本世纪的最初两年,滁州快递“蹒跚”起步,只是“原始股”,潜力7年后方才爆发。
时间在推移,网络在“膨胀”,电商在崛起,快递在紧随。更多的人,看到了快递的甜头,纷至沓来“分杯羹”。
2009年,淘宝推动“双11”,给快递行业带来转折,引发高速发展。滁州快递异军突起,已形成9大品牌,加之“在野”尚无“名份”的接近20家。自此,各家公司每年业务量几乎50%增长。
然而,一盘散沙,各自为阵,恶性竞争,已“派生”出行业发展的阻力。2012年10月26日,滁州市邮政管理局顺势成立。杂居的各地“诸侯”,因此有了“领军人”,更有了“规矩”。
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全省第一个针对快递行业发展的市级指导性意见。市邮政管理局采取了有效措施,理顺了快递秩序,为解决快递末端投递难题,市邮政局做出不懈努力。2013年,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全省第一家高校快递服务中心;在市政务中心,开通全国第一家政务中心快递服务站;2016年,在定远县成立首家县级邮政局。
与此同时,各地加快了快递园区建设。目前,明光和来安已建成进驻,市级快递产业园正在进行中。2016年5月,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评审,为行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切实的行动指南。
话说回来,这几年间,滁州快递企业本身更是卯足劲,开拓空间,寻求发展。在农村、在社区,快递服务站比比皆是。王坤介绍,滁州整个快递行业的APP即将开通,并通过“互联网+”,把“蛋糕”做大。
事实证明,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内外发力,多方运作,厚积薄发。官方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198家,共有从业人员1656人,汽车402辆,电动三轮车873辆。快递网络已覆盖全部乡镇。
毫无疑问,滁州的快递行业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春天”,展露身姿。
新闻推荐
桑涧镇着力化解教育工作难题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