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原来如此“大包干” ——评《土地之子——陈庭元纪念文集》

来源:滁州日报 2010-07-15 18: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原来如此“大包干” 评《土地之子陈庭元纪念文集》

《土地之子——陈庭元纪念文集》终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历史的幸事,也是读者的喜事。

读者对历史的评判,最需要了解的是“真实”——时间、背景、场合、缘由、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思维逻辑、情感方式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因为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细节的真实,才是历史的真实。《土地之子——陈庭元纪念文集》编者陈新兴,就是力图用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细节,去繁就简地还原那段时间,那些人物的真实原貌。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从安徽开始的。”而安徽农村改革的“破茧之作”,则是那为了活命、胆敢“违宪”的十八颗红手印。

十八颗红手印的“作俑者”今犹在(有的已离世),十八颗红手印的“保护伞”今如何?——正如这本文集所言:他完成了对土地母亲的回报,拍拍两手尘土,又一头扎进了母亲的怀抱,继续崇拜着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他,就是“土地之子”、改革开放初期的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

公元1977年,拨乱反正的第二年,陈庭元主政凤阳(县委书记)。1978年,一场大旱袭卷凤阳大地。斯时,凤阳是怎一个“穷”字了得!可能是因为农民出身、可能是因为凤阳城垣上“万事根本”的铭言警示,可能曾有“三下凤阳”的特殊经历,这位不足30岁便是“县太爷”的“老土改”,最见不得老百姓贫困无助,最见不得虚情假意的“恤民秀”……当他听说抗美援朝老英雄举家外出乞讨,心口堵得夜不能寐;当他面对锄禾农妇茫然木讷的眼神,愧疚地跟着垂眉叹气。他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最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他是一名老党员,最理解“实事求是”之于革命成功的警示意义。他坚韧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的是一腔慈悲情怀。

农民出身+慈悲情怀+领导责任+党员自觉,构成了陈庭元的为官态度与行事风格。他很少豪言壮语,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如果说中国农村改革的“航船”自小岗扬帆,那么,陈庭元就是惊涛骇浪中引航的“航标”!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良知圆满人生”就该是陈庭元的人生信条!

“大包干”是个时代特色极“浓”的“形容动词”,它是怎么产生的?1979年2月,陈庭元主持召开凤阳县委“四干”会议(县级领导、公社领导、大队干部、小队干部),会议决定认可“梨园公社石马大队小贾生产队背着上级,将社员分成4个作业组(三户为一组,允许“兄弟组、父子组”存在),年底分红时,该给国家的给国家,该留集体的留集体,剩下的,归小组分配”的做法。那么,该给这个“比联产计酬”效果更好的做法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有人认为,从联产计酬到包干到组、再到包干到户(其后小岗村的“包干到户”被陈庭元发现),既然农民最终认可了“包到底”的办法,干脆就叫“大包干”吧。一个“大”字,回避了“到户”之嫌,既有“彻底”之意,又有“简单”之实,更有“豁出去”的不二豪情!就这样,“大包干”在七嘴八舌中诞生、在陈庭元等的“拍板”下得以确认。

“大包干”由暗到明,发生于“红手印”之后,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线条。1978年,在文革刚刚结束、计划经济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陈庭元敢于支持小岗村的18户农民实行大包干,无疑是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的,而这勇气,正是来源于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如果说小岗村的农民当年摁下那18个手印时,还是为了吃饱肚子的自发行为,陈庭元对他们的坚决支持,则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负责、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作出的自觉选择,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信念。

1979年6月,从北京来安徽的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一时陌生于安徽的“方言”,听说了“大包干”这个词,不明其意,问教于在场汇报工作的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陈庭元当即用民谣释之:“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万里颇感兴趣地追问:“大包干效果怎样?”陈庭元接着吟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万里听后哈哈大笑,对陈庭元,也对在场的其他领导同志,大声地说:“那好,老陈,我就批准你干三五年……”

陈庭元是一位出身农民,性格沉稳、不事张扬的领导干部。他既懂得“四时农事”(常与农民称兄道弟,“把酒话桑麻”),又能和诗人、作家、记者、演员等开怀聊天(契谈阔论)。他的朋友很多,所以,“大包干”得到推广后的若干年里,总有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视角的赞誉文章,追踪着这位当年的“保护伞、贴心人、先行者、好榜样”。这些,文集中近90篇文字、图片等,都各具特色,共同纪实着这位“冒险取义”的县委书记,何以能有如此的政治智慧、改革勇气,及至他为官、为人的品格风貌。

编者陈新兴是陈庭元的长子,因小时顽劣不羁,他父亲便将他“走哪儿带哪儿”,严加管束。也由此,陈新兴得以在父亲身边耳闻目睹,真切了解他的许多原始“想法、观点、秉性、习惯”。及至成人后,陈新兴对父亲由“叛逆、抵制”渐至“佩服、景仰”,因而也写下了“与土地无关的事”,内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透露着凡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从而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陈庭元。这,大概也是编者的立意所在。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功成身退的陈庭元,到省人大任职后,又兼任“农经委主任”。这位一辈子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的老人,与土地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所以,用“土地之子”名字奠之,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今的凤阳、小岗,中国、农村,早已不是旧时模样。陈庭元,这位“大包干”的保护伞和“幕后推手”,这位“土地的儿子,人民的公仆”,给予土地母亲的最大回报,就是不负农民的期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富了百姓,赢了天骄!

新闻推荐

韩先聪在纪念建党89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学习沈浩精神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韩先聪在纪念建党89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学习沈浩精神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剑舞小岗兵赳赳2010-08-02 17:58
评论:(原来如此“大包干” ——评《土地之子——陈庭元纪念文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