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历春节前夕,凤阳县大庙镇的93名贫困学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是该镇企业家印长宏为他们准备的“爱心助学金”,点燃了贫困学子求学圆梦的希望。
“谢谢好心人!”
该镇高陈村刘如栋、刘如园兄妹俩的奶奶已经86岁,17年前兄妹俩的母亲就病逝了。为了照顾奶奶,他们的父亲平日里就靠6亩土地和上山采草药维持家庭生活。3年前,兄妹俩先后考取大学。几年来,为了孩子上学,刘春凯多方努力,已欠外债3万多元。1月23日,印长宏到他家看望,把4000元慰问金发给兄妹俩,并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该镇希望村张朋朋正在凤阳中学读高中,妹妹在淮北卫校读书。其父已去世多年,为了供孩子读书,母亲只好外出打工,但仍欠债几万元。1月25日,印长宏到学校把4000元送到张朋朋手中,张朋朋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在和学校负责同志的交谈中,印长宏得知学校还有不少贫困生每月生活费不到300元,他当场表示愿意拿出3万元交给学校,资助困难学生。
“多一分资助,就多一个孩子上学”
印长宏今年46岁。由于家庭人口多、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就下学帮助家里干农活。多年来,印长宏先后种过地、送过砖、跑过运输……2003年,印长宏创办了矿业公司,开始从事石英矿开采。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效益也是相当可观。2010年末,印长宏了解到大庙镇还有不少贫困的家庭孩子读书非常困难。这个消息让从小就受贫穷困扰的印长宏十分难过,萌发出资助贫困学子的念头。刚开始,印长宏准备捐助15万元,每户资助3000元。为了发好这笔捐款,他到大庙镇请镇里帮助摸排各村需要救助的人员。该镇主要负责同志对印长宏的义举非常感动,迅速召开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在贫困户中进行摸底,重点摸清全镇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经统计,此次大庙镇贫困学生家庭共有90多户。得此消息后,印长宏当即追加捐资11万元,并很快把26万元打到大庙镇为他开设的专用账户上。“我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他们,多一分资助,就多一个
孩子上学啊!”一席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把爱心传递下去”
大庙镇境内石英砂资源丰富,镇内厂矿众多,是凤阳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之一。多年来,该镇鼓励引导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该镇党委书记张恒介绍说,“镇里准备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倡议镇内企业积极捐款捐资,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使企业慈善行为常态化,同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做到公开透明。”
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表示愿意捐资助学。为将“爱心助学基金”用好,该镇拟对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农村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一定数额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救助。每年中高考结束后,该镇将组织专人对贫困大中学生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设立助学金标准,为寒门学子插上腾飞翅膀。
“我们得到无私的爱,将来要用这份爱回报社会和人民,把爱永远传递下去!”无论是刘氏兄妹还是张朋朋,都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感恩。
本报通讯员姜泽明马顺龙田益全
新闻推荐
凤阳首次启动水利普查工作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