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我的启蒙老师 □刘以轼

来源:滁州日报 2011-05-19 17:2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我的启蒙老师 □刘以轼

我的求学之路非常不顺,父亲今天在这里修水库,明天在那里建大坝,既没有时间管我,也不能定居,因此经常转学,缺漏课现象特别严重。1955年父亲毅然决定将我送回家乡凤阳,跟随七祖父刘传忠在大刘小学读书,插班四年级。

七祖父是教师,上学将我带到学校,放学将我带回家,晚上我必须在他家里做作业。七祖父、刘如芝、刘如环和我四个人共用一张大桌子,公用一个罩子灯,将我放在他老人家对面,他批改作业时经常抬头看看,注意我有没有老老实实做作业。

由于我长期在外地上学没有人管,放荡惯了,有时玩心太重,逃学时有发生。突然收紧,还真不习惯。开始一阵子,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下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打架,没少挨惩罚,主要是罚站、打手、扭耳朵。

逃学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顽皮也得分分场合,渐渐将心聚到学习上,成绩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老师再鼓励鼓励,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劲,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了现在良性循环,七祖父那严肃的面孔渐渐有了笑容。

1958年我小学毕业,也就是那一年各区都办初中,凤阳一中优先录取成绩最好的,红心镇一带的小学有三人被录取到该校,大刘小学就占了两个,那就是我和刘如家,另一个是下桥的乔大中。我和刘如家为大刘小学争得了荣誉,心里当然高兴,自然忘不了老师的教育,尤其是七祖父,他是我地地道道启蒙老师。

能得到七祖父的教育,是我生的荣幸。

七祖父出生在1904年,堂兄弟排行老七,青年时毕业于徐州培德中学,1926年投笔从戎,在北伐第七军赵恒惕、叶开鑫部任宣传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为免遭杀害,离开部队返回故里,在刘氏祠堂开馆任教,以当地学堂几分之一的学费教书育人;1939年后,多次保护在当地打游击的马骞等共产党新四军干部;1948年受凤定嘉(当时为一个县)县长马骞之聘,任县政府秘书,数月后因怀念教育恳请辞职,重操旧业;1950年任肖巷小学校长(大刘小学为分校),1950年凤定行政区划为两县,续任大刘小学校长,1962年退休。

七祖父所教学子成才者甚多,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任教学校升学率极高,名列周围学校之首,受到教育界同行的青睐和学生家长的称道,更为众学子们的爱戴和敬重。在乡亲们的心目中,他是个德高望重主人。人热爱学习,追求知识,崇尚教育,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七祖父的影响。

新闻推荐

凤阳夏粮收割突出“抢”字

凤阳夏粮收割突出“抢”字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的启蒙老师 □刘以轼)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