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农机经济”热乡村 本报通讯员 马顺龙 高 伟

来源:滁州日报 2011-10-10 17:1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农机经济”热乡村 本报通讯员 马顺龙 高 伟

“三秋”大忙时节,笔者在凤阳县乡村采访,看到的是田野里到处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农机经济”火热乡村。

秋忙“返乡”人员减少

日前,武店镇山马村马传松打电话给远在上海的儿子儿媳,告诉他们秋收不用回家了,自己已经和农机合作社签订了收耕合同,农机协会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但负责把他的6亩水稻收获,还负责深耕细耙播种小麦。

凤阳县是农业大县,常年有18万名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力在外打工经商,以前每到“三夏”和“三秋”大忙时节,就会出现“返乡潮”。近年来,该县一些经济宽裕、善于经营的“留守”农民,看准了外出打工的乡邻无法及时“照顾”农田的商机,纷纷购买农业机械,成立“村民耕种互助队”,经营起了为外出打工家庭“代收、代耕、代种”土地的新业务。今年“三秋”大忙时节,凤阳县有近万户农机手和数百个 “收割耕种互助队”开展代收割、代耕种业务。外出打工农民或者留守家庭老人只要打个电话预约,或者签订代管合同,从收获到播种整个过程均由“收割耕种互助队”全程包揽。今年“三秋”大忙季节,返乡人员比往年减少六成以上,农机手们没日没夜地忙乎着不停歇。这样,外出务工者能做到挣钱、种田两不误,“收割耕种互助队”成员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创收。

秋收“弯腰”人员减少

“我种了几十年庄稼了,以前舍不得花钱收割、耕种,今年听了儿子的劝说,买了一台农机,再也不用弯腰割稻子了!”板桥镇濠光村的何老汉看着自己承包的8亩水稻,感慨地说。原来,老何在当地信用社的扶持下,买了一台农机。以前收获一亩水稻得用半天,而使用收割机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何老汉说:“机械化就是好,省时省力。收完自家的水稻后,我还可以给其他村民服务,赚点外快。”

在凤阳县,像何老汉一样享受机械化甜头的农民越来越多。据县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凤阳县今年种植水稻达80多万亩。为实现水稻机械化收割,农机部门不但和金融系统联合推出“农机信贷”,为农机购买户提供信贷“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农户购买农机的资金难题,还和财政部门、监察部门联手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购买农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安徽农机专用加油卡”的办理发放工作,确保“三秋”期间机械化农业生产柴油的供应,让农民不再弯腰收割、耕种。

秋种“乘机”人员增多

凤阳县农机局结合“三民工程”大走访,组织16支农机技术服务小组,深入村队、场院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机械维修、跨区作业和安全生产等服务,当好农机“保姆”,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做到“三秋”工作不结束,服务工作不停止。

连日来,武店镇村民马世秀和她的“秋收搭档”小赵可忙活了,一个个远在江浙打工的乡邻的电话接连不断,敲定一笔笔“生意”。小马和小赵不出镇靠播种机一年收入2万元……在凤阳县,这样的借“机”生财户不乏其例。山马村村民马新忠说,秋收大忙季节,只要给村里的农机手打个招呼,每亩地花上几十块钱便可以“一个手指头不动就收了粮食、种了庄稼”,等收割耕种的活儿干完了,只管把钱给人家了事。这样既可以鼓代收代种者的腰包,也解决了一些外出务工者不能返乡、庄稼收种难的燃眉之急。马新忠扳着手指头算起了经济账:“现在种地是全套的机械化,旋耕一亩地五六十元、播种小麦每亩二三十元、秸秆还田三四十元……种一亩地一年机械费要两三百块,能不挣钱吗?!”

新闻推荐

凤阳结合实际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凤阳结合实际学习六中全会精神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机经济”热乡村 本报通讯员 马顺龙 高 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