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和“文化建设加强年”的强力推进,凤阳县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为路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艺演出活动好戏连台,“东方芭蕾”演出声名远播,重点旅游景区游客不断,文化旅游项目纷纷落地,凤阳文化、旅游正显示出勃勃生机。
保护传承——花鼓文化破茧成蝶
“独生子女一支花,扶助政策顶呱呱……”日前,凤阳县东陵村老年大学将凤阳花鼓与婚姻新风、计生政策、奖扶政策融为一体,新编的凤阳花鼓《婚育新风进万家》正在紧张排练中。
凤阳花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只是一种曲艺形式,更担负着弘扬、传播凤阳优秀历史文化的沉重使命。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凤阳花鼓,该县专门成立了凤阳花鼓艺术团和非遗传习基地,将凤阳花鼓等优秀文化推向市场,为非遗传承人搭建更好的传承平台,进行凤阳花鼓传习基地培训及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的收集整理、挖掘传承工作,吸纳传承人和更多的青少年进基地开展传习、传承活动。如今,凤阳花鼓已经步入发展的“春天里”,每年新创作剧目5个以上,演出场次200场以上,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为了让大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走”出来、品牌化、产业化,该县主打明文化、朱元璋文化、“大包干”文化等文化品牌,凸显“明帝故里”、“明文化之源”、“大包干”发源地的文化特色,不断创新文化载体,成功举办了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朱氏源流明皇陵宗亲会、纳凉晚会、青年歌手大奖赛、春节晚会等一批主题鲜明、富有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牌效应。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小板凳”上“心连心”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