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初夏的习习凉风带着阵阵泥土气息,吹得人特别舒服。水田中此起彼伏的蛙声,村落里偶尔几声的犬叫,把乡村的夜晚衬托得更加寂静。
在安徽省萧县圣泉镇金皇村孙秦庄沈南园,一家农户院落里,正燃着一堆柴火。院内人来人往,神色匆忙。接生婆在一个中年男子的搀扶下,急匆匆地走进这家院落。随着几声更鸡鸣叫,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接生婆完成使命就要离开,中年男子忙送她出门,在掏出谢礼时,顺便问:“是男孩吗?”接生婆点点头:“恭喜你啊。”中年男子转身跑进屋里,看着孱弱的妻子和大声啼哭的儿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产妇搂着孩子,笑得是那样欣慰,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慈祥。她对着中年男子轻声地说:“他爹,孩子已经出世了,快给他取个名字吧,一定想好了!起个上道道的名字。不要猫儿、狗儿的瞎编”。中年男子抓耳挠腮,带着激动的心情在苦思冥想。他虽然没上过高中、大学,可他读过“四书”,肚里的墨水也不算少。古代清官的故事,只要提起名字他都能说上几段。尽管如此,他一时还是想不出一个像样的好名字。
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一圈圈踱着方步,不知不觉从室内来到院子中间。静听着蟋蟀声和远近传来的蛙声,心想给儿子起名叫“沈帅”吧,取“蟀”的谐音;看马棚里的老马,他又想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成语,干脆给孩子起名叫“沈骥”吧;当他抬头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又不由想起那些写月的诗词,“明月当空”、“明月高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于是,他转身跑到妻子的床边,激动地说:“孩他娘,你看窗外的月色多美呀!明净如水。今晚的清风明月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这孩子出生在这么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可能就是一个吉兆。我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由想起你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做人不能糊涂\’,要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了俺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做人清白明理,假如日后他能当官,愿他像月亮一样清爽、明亮,俺就给他起名叫‘沈明月\’吧。”“嗨!你也不看一看你家老坟头上有没有像样子的蒿子,你就保证俺这孩子能做官?如果做不了官,起这名字中吗?”“将相本无种,俺老沈家就不该出个官吗?老坟头上有没有蒿子俺不知道,但只要我们认真教育他,要他从小就立下为国为民的大志,说不定就能出息成一个像样子的好官呢!”“但愿俺孩子将来能做个不欺瞒国家,一心想着老百姓的好官。”沈明月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平时家人都叫他“小明月”。
小明月长到八岁应该上学了。报名时,他耳边响起父亲经常对哥哥们说的话“做人要忠厚老实,做事要清清白白,做官要不贪不占,善待百姓”。胸怀大志的小明月,决心长大要做一个老百姓喜欢的好官。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沈浩说:“我叫沈明月。”老师看了看面前的孩子说:“明月有皓月当空之喻,就用‘皓\’字作你的学名吧。”老师将“沈明月”改为“沈皓”,可他的父亲却不太赞同,他认为“皓”字太大了。自己的孩子用“皓”字有点张扬。沈浩把父亲的话带给老师,老师觉得应该尊重家长意见,于是又问沈浩:“你长大准备干什么?”沈浩说:“我想当包公一样的清官。”老师看着沈浩说:“小小年纪,要当清官,真是胸怀大志。那就给你的名换个字,改”‘皓月当空\’为‘浩然正气\’。“要做清官必先养浩然之气,你就取用‘浩然正气\’的‘浩\’字吧。”从此,沈明月的学名就成了“沈浩”,并沿用至今。不想,这个令人瞩目的名字,像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天际撒落于小岗。“沈浩”的丰碑永远立于小岗村那块高阜之地,长存于小岗人民的心中,长存于全国人民心中。
编者按: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沈浩精神”的丰碑,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中共滁州市纪委组织编写的《清风明月——沈浩廉政勤政故事选》一书以鲜活的典型事例,用通俗文学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沈浩勤政廉洁的心路历程,如清风明月,让人耳目一新。为弘扬沈浩精神,学习先进典型,“清流文学”从本期开始将连续选登该书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新闻推荐
凤阳贴息资助农村青年创业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