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区大柳镇西北部有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当地人叫它对过冲,方圆约103平方公里。
出了大柳镇往北拐弯即进入弯弯曲曲的山路。3月26日下午,记者所乘车辆紧随前面一辆皮卡,皮卡行驶在陡峭的山路上如履平地,我们的小型越野车则数次抛锚。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叫做飞石山的山坡上停了下来,眼前豁然开朗:远近山坡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刚栽上的树苗,一支近百人的队伍正在挥锹披绿。
驾驶皮卡车的一位50岁左右的汉子下车后热情地介绍这里的情况。他皮肤黝黑,满面沧桑,性格质朴、憨厚,不苟言笑,他叫穆友山,承包了这片11000亩山坡,每年不间断地植树造林,实现荒山绿化的追求和梦想。
由于刚下过一场雨,又经过了挖掘机的翻耕,山坡上土质松软,一镐下去一棵40公分高的树苗很轻松就栽下。这支农民工队伍大多来自定远、凤阳县和大柳镇;徐玉兰是定远县炉桥镇河头村人,她告诉记者,家里地少人多,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外打工,到这里打工已经1个月了,每天70元工钱,一日三餐免费,“咱村来了9个人,植树造林都是拿手活,”大家一边栽树一边聊天,显得轻松自在。
穆友山是大柳镇大柳社区居民,从2008年开始承包近2000亩荒山,将多年打工拼搏所得全部用于山场承包、雇用挖掘机挖山整地、选购优质适生树苗,并雇请周边闲散劳力上山造林。刚承包时整个冬春季节,他每天一早就赶往大山深处承包山上,指挥整地、造林,中午就在山上用早晨带的简单午餐对付一下。广袤的山上覆盖着齐腰的茅草,寒冷刺骨的山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脸。可是,穆友山的胸中却涌动着一团火,一团誓为荒山披绿装,建设绿色银行的“绿色之火”。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植树2000到3000亩。经过数载冬春的鏖战,穆友山终于将一座座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荒山秃岭给“啃”了出来,垦出了一片新绿,植下了漫山遍野的幼林。面对着满山满谷的树林,穆友山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栽植的树苗最终能否成林,还得靠漫长的管护,土生土长的穆友山深谙此理。
穆友山投入了全部身家在这么大的一片荒山,迈出了大多数人望而却步的进军荒山的步伐。其实,他的脚步也是沉重的,内心也是忐忑的,整日的心思全拴在这片山林上。
为了管好这片山林,穆友山时刻关注林业,虚心向周边造林大户请教,积极与林业部门联系,并购买了一些营林方面的小册子潜心阅读,用于生产实践。南谯区林业局和大柳镇林业站的技术人员多次到山场进行规划、指导,尤其是对每年夏秋两季的幼林抚育、林木病虫害防治以及护林防火等事项,都及时进行督促,并细心指导。
这片山林地广人稀,原本火源管理就很困难。以往每年都有数起人为引发的山火,尤其到了冬季,非法进山捕猎的、一些闲杂人员随意丢弃造成火险不断、火患连连,给各级政府和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自从穆友山等人承包山场造林,当地的火情火险明显减少了。他安排专人看山巡护,并自购一台风力灭火机,一旦出现火情,可以及时驾车携带灭火机奔向火点。有火情时,无论是在自家林地,还是别人的林地,人们都会看到穆友山的身影。
穆友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贷款120万元,用林权做抵押,享受30%的贴息;目前,镇政府和林业部门正在帮助申请造林补贴,如果成功每亩可获100元补贴。
“造林投入大,先期必须大量投入打牢基础,”穆友山算了一笔账,每一亩林地造林整地220元,购苗木150元,加上劳动力投入等每亩需投入400多元,每年管护投入10万元,他已先后投入荒山200多万元。
“收益同样十分可观,”穆友山说,“当年栽下的国外松如今高大挺拔,再过4年就可以间伐了,到那时再往后,每年的投入和收入比是1:5,现在虽然辛苦,日子会越过越好,绿化了荒山,富裕了一方。”穆友山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图为穆友山(右)和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承包地植树。
图为穆友山雇来的农民正在植树。
新闻推荐
凤阳电网再投亿元助地方发展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