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从温饱走向富裕的不懈探索 ——探析小岗村土地之变 本报记者李 慧 喻 松

来源:滁州日报 2013-05-09 16:1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从温饱走向富裕的不懈探索 探析小岗村土地之变 本报记者李 慧 喻 松

四月的小岗,花蕾绽放,鸟雀欢唱!

在凤阳县小岗村的二层办公楼里,小岗村党委副书记吴夕明正埋头整理村里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这个合同,一式5份,甲乙方各执一份,镇政府一份,县土地流转中心一份,村委会一份。合同双方约定,承包期限14年。”记者看到,329户农民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整整装满一个大纸箱。

眼下,“大包干”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正在将329户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办集体企业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再交给种粮大户或涉农企业搞规模种植,在全国率先试点村集体组织参与土地流转。从35年前的分田到户到如今的集中土地流转,表面上是土地的“分分合合”,实际上是小岗村人为实现从温饱走向富裕的不懈探索,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把劳力解放出来 让农民干想干的事

黄金松是这次小岗村参与土地流转的329户农民中最后一户签订流转协议的,至此,小岗村首批实施的4300亩流转土地全部与村办集体企业签订了流转协议。

“你有多少亩地?每亩地一年给你多少钱?划算不?”面对记者一连串的问题,黄金松笑着答道,“我家有8亩多地,一亩地一年800多块钱,这比自己干划算多了,不承担风险,公家还给你钱,我也可以外出打工,当然很满意。”

吴夕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流转费用由村民代表大会商定。“按照村里主打农产品中晚籼稻,700斤原粮乘上最低保护价1块2角5,一亩地流转费用合875元钱;另外,应享受到的各种国家良种补贴、综合补贴,还都给老百姓。”

35年前,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在这片土地实施“大包干”。如今,为什么又大规模的搞土地流转呢?

小岗村委会主任、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给出了答案,“前期分田到户是为了解决温饱,但这也导致耕地零散、耕作不便,小岗村为什么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还是因为这土地。‘大包干\’后,土地喂饱了小岗人,也拴住了小岗人。现在,小岗有了两件宝,一个是‘大包干\’精神,一个是沈浩精神。小岗人开始利用这两件宝打造红色旅游,搞土地流转可以让当地一些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旅游业发展。”“人外出打工或发展三产,心思就不在田里了。”关友江说,土地流转解放了劳动力,让想种田的可以规模种植,想打工的可以增加额外收入。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凤阳开展“四个什么”大讨论活动

凤阳开展“四个什么”大讨论活动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温饱走向富裕的不懈探索 ——探析小岗村土地之变 本报记者李 慧 喻 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