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从小岗出发

来源:新安晚报 2018-08-31 10:53   https://www.yybnet.net/

40年前的那个冬夜,农村改革的火种从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茅草房里种下,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唤醒沉睡的中国。40年间,星火燎原,风云巨变。从小岗出发,安徽风雨兼程。江淮儿女用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志气,书写了一页页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那些曾经推动历史进程的事件,那些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那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人,依然熠熠生辉。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已经化为安徽改革开放的声声脉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启程】

在国家博物馆,一张按有18枚红手印的泛黄纸片,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这18枚红手印来自小岗村的18位农民。

“就是因为穷啊,连年饥荒,家家户户都要靠讨饭为生。”在年逾七旬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宏昌的记忆中,彼时的小岗村,贫穷是真实的写照。“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经常闹饥荒,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穷则思变。1978年11月24日那晚,18位村民悄悄聚到了村民严立华家,托孤立誓,签下了日后惊天动地的“生死契约”,按下18枚红手印。

这18枚红手印带来的力量与变革,很快在小岗村迸发——包产到户,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分配方式,把村民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敢于变革的还有肥西山南,1978年底,山南区1006个生产队中,已有超过70%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但,这样做行不行,农民们心里都没底。1980年春天,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对包产到户予以支持。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是年底,全省65.9%的农村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小岗村敢为人先的创举,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小岗村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尝鲜】

小岗是缩影,整个中国都在探索前进的方向。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向城市蔓延。

1979年,社会肌体开始孕育新的生机。芜湖年广九的瓜子作坊就在此时红火起来。出身寒微的年广九不识字,却“敢”字当先。

彼时,对年广九来说,个体经济能走多远,是个问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广九“嗅”到了商机。他炒出的瓜子直接卖给消费者,听从消费者的建议,他专门赴上海学习,改良瓜子口味,越来越受欢迎。规模渐增,年广九雇佣的工人超过12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雇工风波”,也因此成为改革的“符号”。

1979年之后的几年间,社会对于“雇工风波”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邓小平却接连支持:“放一放”“看一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直到1992年,改革开放再次站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傻子不能动。”邓小平第三次提及年广九这一“符号”,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经济创造了极大的成长空间。

1980年8月,省政府颁发了《安徽省个体经济工商税收试行办法》,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个体工商户在全省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到1987年10月底,安徽全省城乡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62万户,共有101.68万人从事个体工商业。

作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商贩,年广九和小岗村联袂强化了安徽作为改革发源地的地位,也为安徽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瞄准】

观念的更新,让新事物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改革让安徽打开了视野,开放的脚步也逐渐加快。

1980年4月10日,曾在晚清使用的通商口岸芜湖港再度开放。当天,一艘名为“泰山号”的货轮开始将安徽的出口货物运往香港。芜湖港的开放,成为安徽对外开放的标志。

如今,芜湖港已是安徽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800里皖江,也成为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地带。

1990年,在国家开发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背景下,安徽抓住机遇,主动决策,皖江开发开放由此拉开帷幕。实际上,就在两年之前,安徽提出了“远学粤闽、近学江浙”。这是当前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最早的实践源头。

开发皖江,安徽把目标瞄向了浦东。1992年,安徽开始实施“一线两点”的对外开放战略,以皖江地区和合肥、黄山为重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合作。

2005年,安徽作出“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策。

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中专门详解了安徽的“泛长三角”概念,这意味着,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的一员。跨入“十一五”后,安徽再次瞄准加快融入长三角,开始建设临江产业密集带和沿江港口群。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减负】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大包干”数年后,全国农业增产增收渐渐放缓,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税费负担逐渐增加。

这一次,敢为人先的安徽人又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1988年,时任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呼吁规范农村税费征收办法来减轻农民负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涡阳县新兴镇,安徽农村税费改革开始了最早的探索,这也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0年3月,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从而拉开农村税费改革的序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国家向农民征收“皇粮国税”的政策,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民以食为天。作为农业大省,农民的利益一直是决策者心中的第一要务。一直以来,国家对粮农的补贴是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这种补在流通环节“拐了个大弯”的方式,并没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002年,又是在安徽。滁州市来安县、天长市试点“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把钱直接补到农民手上,第一次把这个弯拉直了。次年5月,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扩大进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由过去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调整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这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破题】

40年间,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今天的安徽,已成为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2017年GDP已达2.75万亿元。敢想敢做的安徽人,正将多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宗传金是定远县池河镇高刘村村民。两年前,因为得了恶性肿瘤,宗传金在县医院接受了手术。“本来想去蚌埠医院看的,后来听说在县医院手术费用便宜很多,还可以请南京的专家来。”高刘村卫生所的村医谢友宏是宗传金的签约家庭医生,在他的提醒和帮助下,宗传金在县医院顺利接受了手术,经过一系列医疗减免政策后,只自付了4000元左右。

自2015年起,安徽省在30个县启动了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目前全省城市和农村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家庭医生签约只是安徽医改众多举措中的一项。一直以来,安徽医改都是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从2012年安徽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到2016年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安徽省医改成果显著,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正在被破解。

历经多年,安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成为国家样板,全省已覆盖了66个农业县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远模式”,成为国家倡导的五种模式之一。蚌埠市被列为15个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之一……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医改也已成为安徽一张全新的名片。

【回归】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即便面临困境,向前的脚步也始终不能停歇。

当《春天的故事》在中国的南海边唱响,1300多公里外的小岗村,严宏昌的长子严余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叹,在“大包干”数年之后,小岗又落后了。在外历练几年后,带着父亲的“创业梦”,严余山回到小岗,搞养殖,办企业,没想到却接连失败。失望之下,严余山再次离开。

人可以选择离开,但小岗却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整合土地,重走集体之路,重新摆在了他们面前。其实,这个想法,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沈浩已经酝酿许久。在他看来,彼时正是小岗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候,除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当年土地由“合”到“分”,40年后,土地由“分”到“合”,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小岗60%以上的土地已实现流转。2015年7月8日,16户小岗村村民代表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拉开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序幕。从“红手印”到“红证书”,小岗又一次成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还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和“三变”改革试点,把“小岗村”品牌等部分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登记,让村民当股东。如今,小岗村的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风情游等发展迅速。2017年,小岗村的游客接待量达到80万人次,今年正在创建5A级景区。

乡情就像一根风筝线,始终牵着游子的心。严余山又回来了,这一次,他成为了小岗村的当家人。对于小岗的未来,他信心满满,如同老一辈当年按下红手印一般笃定。

从小岗出发,安徽风雨兼程。四季更替,改革不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凤阳1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凤阳1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小岗出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