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惠及企业和农民的民心工程。生态园正式运营后,我们更需要这种熟练的餐厅服务员。”位于黄泥岗镇与来安县交界处的舜耕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史星卫高兴地说。
“我干焊工十几年了,以前只知道埋头干,也不懂为什么要那样干,经过农民工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来自滁州天达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贺爱义激动地感叹道。近年来,随着“大滁城”建设的奋力推进,农民工已成为全市大建设、大发展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南谯区坚持面向人力资源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求职者,强化培训职能,拓宽培训领域。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700多人,并全部实现转移就业,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一定贡献。
年初,该区为扎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结合年度劳动保障年审,对辖区范围内所以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做到五清,即“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家庭状况清、培训意向清、就业需求清”,并通过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为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提供生源。针对企业相对分散的状况,该区及时转变培训办学理念,做好专业调整,并制定农民工培训制度、分工负责制度以及引导性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等相关规定。除了以区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第二职业高中作为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外,该区还鼓励具有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培训机构和企业承担,由企业提供实习训练师资和设施,并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措施。目前该区两个培训中心已与区内2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培训、就业合作关系,为全区技能就业计划的长期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该区注重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在培训内容上求“全”。力求做到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主要开展电焊工、冲压工、电动缝纫工、车工、餐厅服务员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注重对农民工进行维权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依法维权能力。二是培训方式上求“活”。该区以现有的培训基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为场地,利用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一村一品培训工程和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等载体,开展培训工作。三是在培训效果上求“实”。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为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该区把技术培训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主要手段,把农民增收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大农民关注热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使农民朋友实实在在地掌握1至2门职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的本领。
新闻推荐
来安政府采购引入公证监督机制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