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国有林场一样,来安县长山林场曾经面临机制不活、经营管理不善、负担重等难题,一度陷入困境,职工只能拿到50%的工资,除了靠砍伐过密的树木过日子以外,别无经营创收手段。近年来,他们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狠抓结构调整,向资源要财富,以创新出效益,林场逐步摆脱了困境。近三年来各类经营产值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今年将突破千万元,步入加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瞄准市场调整结构
登上20多米高的望火楼,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尽收眼底,唯有高大挺拔的杨树超过望火楼,成为广袤的林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平原才能栽杨树,这里是高山和丘陵,怎么会有如此树种?场长韩召云说,靠深挖树洞和精心管理,创新才有出路,墨守陈规将一事无成。这种树的特点是成材快而多、市场前景好,近两年来造杨树林561亩,是林场造林最多的一种。目前,林场逐年种植杨树已形成气候,未来将有一笔可观的收益。
朴树,其特点和外形与树名十分吻合,它不生病、生长快、造型优美,城市绿化装饰的理想树木,市场很火。经过一番调查,林场决定采取大苗移栽的办法,培育朴树出售。如今,林场培育的朴树已远销青岛、郑州、石家庄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收入100多万元。林场的苗圃还培育乌桕、黄连木、广玉兰、丹桂、香樟等29个品种61种规格的装饰树,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林场的主要收入之一。
韩召云告诉记者,林场资源丰富,近年来瞄准市场进行结构调整,与市场实行了紧密对接,林场由此兴旺了。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国有林场改革十分艰难,但是,不改革没有出路,这是职工致富的必然之路。从前年开始,林场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林场结合本地实际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胆做出将更新的迹地和荒山对内对外承包造林,并订立了造林整地方式、造林树种的选择、栽植密度以及承包年限和分成比例。这一决策出台后得到全场职工的积极响应,出现了现有山场不能满足承包户需求的局面,一改过去职工出工不出力、消极散漫的风气。当年杨树合作造林315亩,黄连木合作造林66亩,分别签订了合同,明确了收益分成比例,从整地到栽植都由承包人投资投劳,减轻了林场造林负担,职工收入得到提高,荒山、疏林得到了改造。承包户利用承包林地间种花生、山芋等经济作物,当年就收回了投入的成本。林场根据城市园林化的需求,改销售木材为销售城市园林绿化活立木,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进行培育,消化了市场变化带来的消极因素,经营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人为本关爱职工
由于地势高,吃水是困扰林场多年的大难题。林场在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投入42万元,打出一口303.86米的深井,并建设了自来水管道,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取代了浑浊的河水,彻底解决了林场几代人梦寐以求的饮用水问题。投入86万元将9公里长的村村通公路从3米拓宽到5米,极大地方便了林农生产生活。总投入50万元的卫生院即将投入使用。规划建设了新的职工住宅小区,每户补贴1.2万元实行合作建房,已有8户投资建房。对办公区进行了全面治理,清理了杂石乱草,建设了标准篮球场,栽上绿化苗木,铺上了草坪,场区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和2009年,林场职工人均分别增资2800元和2940元,职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队伍更加稳定了。
在稳定经营的前提下,林场下大力气招商引资,与南京乡村大世界投资旅游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长山古驿影视基地合作开发经营协议书》,协议投资8000万元;与台商签订《滁州克丽斯木业有限公司》协议,林场提供项目用地619亩,台商投资现汇和设备2800万美元;两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林场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活力。
新闻推荐
整洁干净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处处展现和谐宜人的新农村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给来安县汊河镇李庄组农民带来的新气象。近年来,来安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强力推进农业产...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