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笔者来到水口镇清水村,农户的家前屋后格外清爽干净。村民邓士清正坐在院子里择菜,她面前摆放着两只垃圾筒,看到笔者,她高兴地介绍起来,“你看这个绿色的是可回收垃圾筒,像家里香烟壳、塑料瓶放这里,那个深蓝色的放不可回收的垃圾,什么剩菜饭、鸡毛呀都往那里倒!”她一边说,一边将不要的菜叶放进垃圾筒。
“收垃圾喽,倒垃圾……”听到门外的喊声,邓大姐把连忙将两个垃圾筒拎起往外走,组保洁员张凤桃接过垃圾筒,检查后分别倒进电动车上的大桶内,“村民先分类,我们逐户甄别分开收集,然后送到庄子里的棚式垃圾集中点,由运输车统一运到镇上的中转站。”张凤桃告诉笔者,通过宣传,村民们已经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放、到点清倒的习惯。
待张凤桃将自己负责的3个村民组垃圾收集完后,笔者跟他一起来到村庄垃圾收集点。约摸40至50平方米的收集点里并摆放着6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筒,张凤桃毫不费力地就把电动车上满载垃圾的筒换成了空筒。从其他收集点赶来的垃圾运输车很快就将4筒垃圾倾倒一空。
“目前像这样的垃圾集中收集点水口镇里已建好7个,全村有5600人1700户,按照县里300至500个村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要求,由中标的保洁公司聘请16个保洁员,并给每个农户发送2个带有统一标志的垃圾筒,通过‘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模式不让垃圾落地,实现乡村保洁常态化、专业化。”在现场,县环卫所所长徐斌介绍说,来安自2013年9月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将政府“直接作业服务”改为“花钱购买服务”以来,今年又以水口镇清水村和张山乡桃花村为试点,将市场化保洁延伸到村庄。
同样的保洁工作也在张山乡桃花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稍稍有所不同的是,桃花村在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点摆放分类垃圾桶,在住户分散的村庄以相邻10-15户为单位修建联户垃圾投放池,也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张山乡还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指导桃花村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监督保洁公司作业、维护环卫设备、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试点成功后,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在全县2800多个村民组全面推开市场化保洁‘桶装车载\’模式,在政府前期投入、先期引导的基础上,探索多元投入机制,拓展资金来源,通过建立环境卫生理事会,形成村委会、保洁员(公司)、村民(代表)三方互相监督机制,确保乡村常洁常净。”在张山乡桃花村晓庄组洁净的农舍前,县城管执法局局长郭永付如是说。
新闻推荐
来安启动应急预案 吹响防汛“集结号”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