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来安新闻 > 正文

来安: 江北福地美好县 来之则安幸福城 ■ 韩先秀 朱守晶 赵正平

来源:滁州日报 2015-10-14 13:0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来安: 江北福地美好县 来之则安幸福城 ■ 韩先秀 朱守晶 赵正平

金秋十月,皖东大地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适逢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开幕,滁城高朋满座、商贾云集,安徽东大门、南京的江北门户来安备受瞩目,成为皖东最为闪耀的新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年以来,与南京仅一河之隔的来安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抓国家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南京江北新区开发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狠抓改革攻坚、奋力跨越突破,强力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好中加快,民生保障提标扩面,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福利惠及城乡,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来安已然是百姓的安居宝地、客商的投资福地、游客的休闲胜地……

市委书记李明到企业视察

山野风车转来绿色能源

开放圆融  打造江北产城新高地

9月23日,“大美来安 智启江淮”安徽·江北水岸科技新城产业推介会在合肥成功举办,这标志着华夏幸福和来安县联手布局的江北水岸科技新城项目正式启动。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是华夏幸福进驻安徽省的首个PPP产城一体开发项目,该区域将与其投资运营的南京溧水园区、浙江嘉善园区、上海金山枫泾镇园区相互呼应,形成全面覆盖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新城集群。

“华夏幸福正是看到了汊河未来的发展优势,将来安作为其在安徽投资发展的首选地!”来安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紧邻南京江北新区的汊河处于南京都市圈沿江产业带与苏滁现代产业园接合部,是长三角地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前沿,地理位置是“安徽唯一”、“全国少有”。与南京的区位关系就像河北三河与北京、江苏昆山与上海。

为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县以汊河为牵引,建设2个承接发展“主阵地”,打造长三角无缝对接平台。汊河开发区按照产城一体思路,相继投资27.23亿元,修建道路53.3公里,桥梁15座,形成了接南连北、融东贯西的立体交通网络。今年104国道双向八车道改造完成,长江路建成通车,开辟汊河开发区沪宁洛、宁连高速的快速通道;占地387亩、4个千吨级泊位的滁州(汊河)港开工建设,建成后单船正常通航能力可达1000吨,接通长江黄金水道。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跟进,汊河碧桂园、雅居乐等商住区,景华生态园、相官小李庄等景点,滁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超市、学校和特色餐饮,共同构成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

位于沪宁洛高速出口的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定“七通一平四配套”标准, 做到了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信、天然气、有线电视通畅和土地平整,道路两侧路灯配套、绿化配套、路名标识配套、人行道彩板配套。还规划建设了办公、商住、金融、仓储、物流、休闲等功能小区,整个开发区生产更集约、物流更畅通、生活更方便、服务更周到。

开放包容的姿态、贴心周到的服务正吸引更多客商进驻来安、融入来安。来安县创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老板没有想到,在县帮办服务局9月27日举办的企业沙龙活动中,包括其在内的多家文具示范区企业和深圳文具、南京欧菲斯办公伙伴等6家公司签订了3000万元的订单。“在来安,企业想到的,没想到的,帮办员都会想办法帮助你!”

“做环境就是抓招商”,该县牢固树立亲商、助商、扶商理念,通过建立企业问题库、困难库和建议库,实施精准帮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全县165家规模以上企业、13个百个亿元竣工项目和20个拟申规企业明确联系县领导、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帮扶网络。创新并实施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和“自办、联办、交办、研办”问题解决模式,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困难。今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走访调研活动1000余人次,梳理解决各类问题186件。

酒香客自来。一大批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进驻来安,美国嘉吉、中车集团、国电龙源、大唐新能源、香江集团、碧桂园、雅居乐等投资超十亿、百亿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来安。今年又有投资11亿元的年产5万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项目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地。据统计,1至8月份,该县已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占全年签约项目数任务88%。

提档升级  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

汊河镇以“轨道车辆配件”为特色产业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产业集群专业镇;全省第一家出口禽类产品(鸡肉)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评审验收;在新华网主办的中国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上,来安县获评“最美中国·绿色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目的地城市”。

来安县坚持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统筹兼顾做特农业、做活服务业,呈现出“三产”齐发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8月,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增长13%,总量、增幅均位居全市第2;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181%,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3和第1位。

为集中力量做强工业,来安县强化企业运行调度,着力抓好亿元以上骨干企业监测调度。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重点打造以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为依托,开发与研制一批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部件及系统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企业90家,可生产轨道交通装备产品7大主要构件中的70种产品,逐步形成了研发、制造、维修、配套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安徽晋源铜业年产20万吨无氧铜杆项目,大力发展循环高效新材料基地;以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TO透明导电玻璃为基础,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基地;以安徽鲁兴环保有限公司为基础,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基地,全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来安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着力实现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全县在建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重点建设大英有机稻米、嘉吉肉鸡养殖、舜山林桥苗木、张山桃花蔬菜、半塔罗庄葡萄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打造来安现代农业的“五朵金花”。今年以来,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发展到16万亩,新增面积1万亩。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来安县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积极鼓励条件具备的专业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对粮食、蔬菜、果树苗木种植三大类型按生产规模,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1至8月份,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总数发展到497家;新增家庭农场85个,总数发展到668个;农产品加工值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走进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图强文具、云林数码、深发印务、成路文化、立光电子等一家家企业开足了马力生产,一辆辆大卡车沿着宽敞的水泥路川流不息,忙着将原材料送到各家企业,再将一件件精美的文化制品运往全国各地。今年以来,来安县大力实施商贸服务业提升工程,强化“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南京湾商贸物流园”两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金融、保险、担保、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同时,重点推进万城国际、苏润国际、中泉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因势利导做强服务业。1至8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活力迸发  点燃创新驱动强引擎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来安县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2015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了128项具体改革任务,着力打破各种桎梏和藩篱,实施权力、责任、涉企收费三项清单制度,政府权力事项精简45.9%,用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实际举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发展无限活力。

9月28日上午8点,郦景保洁有限公司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领到了全县第一张加载社会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商事登记“三证合一”、“一证一码”工作在来安县正式启动。今年以来,该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注册资本认缴、企业信用公示、“先照后证”登记和“三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前置审批事项由原来437项缩减34项,企业申领营业执照的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最快可在申办当天领到营业执照。据统计,商事登记改革以来,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118户,注册资本(金)总额增加26.8亿元。

同时,该县还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设集软件开发、电商孵化、专业人才培训、电子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建立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截至目前,来安县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2973户,资金数额1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4.05%;私营企业2547户,注册资本1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3%,个私经济从业人员合计达98764人,个私经济体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合作社建设的水果冷藏保鲜库项目资金总算有着落了!”拿到70万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无抵押贷款,半塔镇罗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翟彪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翟彪拿到的是该县第一笔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无抵押贷款。据了解,今年,来安县试点县财政和家庭农场共同设立“风险担保基金”,依托“家庭农场+担保基金”新型贷款担保模式,按不低于1∶5的比例配套信贷额度,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贷款余额已达5030万元。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试点,采取财政提供担保资金、农户拿一点风险资金、银行放大贷款倍数的方法,建立4∶3∶2∶1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目前已与农行、建行、农商行、徽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约,实际发放担保贷款7070万元,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租赁商铺、发包山场、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从今年6月开始,来安县85个村陆续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公司,通过企业化管理经营,利用开发集体资源、集中流转土地、提供服务等方式,壮大村级经济收入。据了解,该县共有130个行政村,其中去年经营性收益少于2万元的村有89个,集体经济基础较弱。为消灭这些“空壳村”,该县积极鼓励各乡镇创新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行政村率先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不断增强乡村“造血”能力,提升村级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目前,各村纷纷结合实际,探索出整合经营权、盘活闲置资产、集约土地运营、土地参权入股、兴办经济实体、入股合作社分红、开展服务创收等多条发展路径,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的任务基本完成。

生态文明  扮靓宜居宜游新家园

微风轻拂湖面,朝霞映红天际。秋日清晨,漫步在来安的大街小巷,没有令人厌烦的烟尘雾霾,只有夹杂着泥土芬芳的清风,蓝天、绿树、清流……来安城乡四处是让人惬意的生态美景。

为让群众尽享生态红利,来安县以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将“三线三边”向薄弱环节延伸。对存在的卫生死角、乱堆乱放、出店经营等问题进行专项清理。今年以来先后整治乱堆乱放72处、乱种乱养52处;清理陈年垃圾堆放21处、破损店招和违规广告牌38个、违规设置户外宣传牌5个、整治占道经营26处,城市出入口畅安舒美。面子要光鲜,里子更要厚实。该县以群众得实惠为原则,今年斥资500万元,对县内25条破损的背街小巷进行改造,重新浇筑混凝土、清通下水道,每30米设了一口雨水检查井,城市环境不断优化。

环卫市场化保洁是生态来安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一直以来,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2012年,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将所有镇村的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运输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将政府“直接作业服务”变为“花钱购买服务”,以美好乡村为示范点把市场化保洁延伸到村庄。今年,该县实施“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模式,将环境卫生整治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自然村庄,打通乡村净化、洁化“最后一公里”。

清朗的环境自然离不开清新的空气。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通过燃煤锅炉淘汰、油气回收治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等举措净化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序淘汰10蒸吨及以下的工业燃煤锅炉14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391台。还投资120万元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保证了大气监测数据的及时和准确。疏堵结合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建立起以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把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为重要先行措施,对大马力农机具购置进行叠加补贴,对稻麦联合收割机加装切碎装置实行作业准入,确保“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

用绿色装点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来安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打造“园在城中绿,人在景中留”的美好环境。以公园广场为“点”,拓展休闲绿地空间。先后建成蝴蝶公园、文化长廊、城市广场等5个综合型公园以及交通巷小公园等 10余处街头绿地。以道路水系为“线”,构筑贯通城市道路、水系生态廊道,相继建成绿色通道50公里,绿化河道34公里。县城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7.3%、31.2%和8.9平方米,形成了以大绿化为基础、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绿化为网络、小区绿化为依托、街头绿地为点缀的城市绿化体系。

民生和谐  润泽永阳城乡千万户

一条条惠民举措付诸实施,一项项民心工程落地开花。今年以来,来安县强化各项保障,加大督查力度,各项民生工程又好又快的推进。截至8月底,该县共投入5.95亿元,除了高标准完成标准动作外,还实施了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城乡百姓生活日益美好。

县图书馆汊河分馆开馆的那天,汊河镇相官村的大学生郭欢特意起了个大早,第一时间去办理了一张图书借阅证。“有了这张借书卡,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城里的书!”郭同学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1月,来安在全市率先启动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构建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为分馆,各村农家书屋为流通服务点的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网络。通过书刊借阅“一卡通”,读者可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为保证馆藏图书能够真正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在采购前还专门成立由图书馆馆员、读者代表、农民代表等组成的图书采购小组,共同讨论购进书目,实现群众“点单”,政府“买单”。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全县各乡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各馆统一标牌、标识和各项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值班,确保每周开放时间在56小时以上。此外,该县计划全年送戏下乡130场,目前已经上演79场。放映公益电影1560场,目前已放映1299场,受到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

本着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来安把更多的资源向民生倾斜。公厕关乎百姓生活,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城市公共服务的窗口与形象。一直以来,来安老城区部分公厕由于年久失修和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突出,居民生活多有不便。今年,该县把公厕改造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兴建改造23座公厕,方便居民生活。目前,改造项目已经全部开建,其中新昌北路、东花园、新安巷等14个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余正在施工,预计11月份工程全部竣工。同时,该县还大力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启动全天候清洗模式,确保公厕整洁明亮无异味。

针对三轮机动车、电动三(四)轮车、残疾人代步车等“三小车”非法营运意外伤害无法弥补却屡禁不止的现象,该县排除重重困难,集中开展整治清理行动。县公安、交通、城管三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联合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执法队伍,开展严格的联合执法。各相关部门联动,形成整治合力。县人社部门专门制定“三小车”车主就业帮扶方案,免费提供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对无法就业、生活困难的特殊车主,给予经济帮扶,符合条件的车主,给予办理低保,彻底解决车主的后顾之忧。通过集中整治,“三小车”违法载客、违法上路行驶现象基本绝迹,群众出行环境更加安全。

市长张祥安调研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碧桂园生态湖美不胜收

江北产业新城宜居宜业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马军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工作

中联能源夜景璀璨

桃花专业蔬菜村一尘不染

农村文化蓬勃兴起

贾龙民族村独具特色

嘉吉公司成为现代农业“领头羊”

巾帼志愿者送欢乐

杨郢人与自然和谐美好

图片均由 来安信息中心 提供

“三线三边”向巷道延伸

环卫保洁进村入组

轨道交通产业日益壮大

金太阳入驻商家600户

“阳光确权”安民心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新闻推荐

确保秋割田块“零火点”

确保秋割田块“零火点”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来安: 江北福地美好县 来之则安幸福城 ■ 韩先秀 朱守晶 赵正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