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韩先秀
近日,在来安县革命老区半塔镇罗庄村崎岖的山岗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在葡萄地里劳作。看到李西莲正忙着施农家肥,村计生专干蒋亮红十分欣慰,“就这几亩葡萄地,帮了她一家!”
用蒋亮红的话说,李西莲是个苦命人,嫁到罗庄村后添了个女儿,一家人虽不富裕,倒也其乐融融。但好景不常,前几年公公和丈夫相继生病,这对于李西莲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茶不思、饭不想,一天比一天消沉。镇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4月,“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的春风吹暖了老区贫困母亲的心窝。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拨付专项扶助金30万元、来安县卫计委拿出15万元、镇里配套15万元,这60万元专项用于扶助帮助老区贫困母亲发展生产,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既“输血”又“造血”。镇里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在扶助对象较为集中的罗庄村项目点,以每户1万元标准,对60户贫困母亲家庭提供3年周期的无息借款,用于发展有一定产业基础且收益较高的葡萄产业种植。拿到1万元扶助资金的李西莲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帮助下,将原来2亩露天种植的葡萄园改良成大棚种植,今年不但亩均提高500斤的产量,还提升了葡萄的品质,当年就增收1.5万元。手上钱活络了,家里日子一天天好过了,李西莲觉得日子有奔头了。
据半塔镇项目负责人魏怀勇介绍,“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创立实施的,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她们脱贫致富。半塔镇本着项目扶持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滚动运作的原则,每期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扶助对象的手中,采取项目扶贫的方式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为改变贫困母亲家庭传统种植模式,发展葡萄种植高效产业,镇村干部多次入户考察了解情况,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母亲家庭发展葡萄产业。罗庄村还专门邀请了一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有技术、热心扶贫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担任技术指导。
今年以来,镇村干部上百次到60位贫困母亲家中,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她们育苗、栽植、施肥、打药,为他们提供技术、管理、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贫困母亲储长荣说:“以前没有读多少书,没有技术,想种却不会种、不敢种,现在不会有人教,再也不怕种不好了。”今年,储长荣和其他59户扶助对象共新种植葡萄155亩,新增大棚改良种植20亩,较上年多产葡萄38万公斤,户均实现增收1.1万元。
脱掉了“贫困帽”,幸福的笑容又回到贫困母亲们的脸上。扶助对象王会卿,原来只会种植山芋、地瓜等传统作物,每年除去成本后收入不到5000元。今年新种植3亩“夏黑”葡萄,第一年挂果就收获3000斤,收入近1万元,“明年进入丰果期后,产量可达12000斤以上,估计能挣3万多呢!”王会卿的笑脸像花一样灿烂。
新闻推荐
加快企业投产增大经济效益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