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祖
每当星期四下午,来安老年大学三楼多媒体教室一片寂静,学员们聚精会神地上诗词课。只见崔通宝老师手挥着教鞭,指着屏幕,讲评学员们写的诗词作品,他从音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逐字逐句的讲解、修改,同时还把自己创作的诗词也放在屏幕上,边朗诵、边讲解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提高学员们的创作能力。对学员们交给他的诗词稿件,都认真进行批改,一丝不苟,有时要搞到深夜,不改好、打印好放进U盘里,他是不睡觉的。有的学员对写诗有畏难情绪,他就鼓励学员大胆动笔,指导学员依葫芦画瓢,引导学员读诗词,选择那些符合自己情意、自己思路的诗词,如今年春天,来安县长山棠梨花盛开,为了让学员写好赞美棠梨花的诗词,他就把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忆菊》十二首诗详细进行讲解,帮助学员弄清诗意,理清思路,按其句式、平仄、韵脚,填上自己抒发思想感情的诗句来,通过他耐心的指导训练,很多学员都写出一批优秀作品,如《种棠梨花》:“携锹山野自移来,山上坡头随处栽;去年不期经雨活,今朝更喜逢春来;轻吟素洁诗千首,好酹芳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年年赏景傍窗台"。
来安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最大的八十五岁,最小的也有六十岁左右,“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崔通宝老师对这些人上课不嫌弃、不怕麻烦,保持着敬重之心,倾注着关爱之情。他说:来安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都有一颗不服老的童心,永不停止的决心,不辍笔的热心。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他们上课。他讲课认真仔细,有条有理,口讲、粉笔写、屏幕上放,讲古典诗词,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引经据典,穿插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解说文词、诗句,阐述作品主旨含义,让学员们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艺术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员把读诗、学诗、作诗当成最美好的精神享受,最快乐的晚年生活。学员阮天富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一直感到生活很寂寞,自从来到诗词班听崔通宝老师上课,心情忽然开朗起来,他上课用心听讲,课后认真写诗,每一周都要写好几首让老师批改,他的作品多次在县内外刊物上登载。
来安老年大学诗词班,成了老年朋友的精神伊甸园,听崔老师讲课、吟咏,犹如畅游在诗词的海洋里,让翁妪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切实改善来安县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助推***,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县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计...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