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来安县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不断大胆探索,坚持制度创新,以PPP助力,市场化全覆盖,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设计、建设、运行,同时明确政府、企业、公众三方治理责任,建立了完整的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顶层模式设计是重点 市场化城乡全覆盖是核心
模式设计:政府部门(城管执法局)负责,企业配合,公众参与。
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理念,符合政策走向,有前瞻性;模式实用、高效;经济可行;较好地适应垃圾处理“三化"要求。城市:实现了由“扫"到“洗吸"的转变,实现了机械化洗、扫、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农村:农村以“清理"为主,垃圾不见天、不落地,密闭收运,“村庄收集点"取代了“垃圾池",“电动保洁车"取代“人力板车",“压缩挂桶车"取代了“农机运输"。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收运模式,即:源头分类减量——“桶换桶"保洁——“桶装车载"收集--压缩转运--焚烧处理。市场化覆盖到全县所有自然村庄、所有农村人口、所有区域。人均年度保洁经费为55元左右。
以“问题导向"衡量市场化成败。垃圾处理有“五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陈年垃圾清运难。二是垃圾收集难。三是垃圾转运难。四是垃圾处理难。五是长效保持难。来安县坚持了“问题导向",以市场化为切入点,“五大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垃圾处理领域PPP模式多集中于处理厂建设运营方面。即末端处理。对于前段处理很少涉足。县委、县政府从前段处理开始进行了探索。
1、融资建设:保洁公司投入和建设设施、采购车辆。县城由保洁公司购置各类车辆130余辆。农村保洁公司共建设村庄垃圾集中点1299个,摆放垃圾分类桶17011个、户小型垃圾分类桶60000个,配备密闭压缩挂桶式垃圾收集车27辆、电动保洁车814辆。
2、拥有:垃圾桶、电动保洁车、压缩收集车所有权归保洁公司。由保洁公司负责日常维护。垃圾分类桶每个30升,招标控制价每个20元,每户发2个,240升垃圾桶每个控制价200元,按10-15户1个配备,均按3年折旧。电动保洁车控制价按照每辆5000元,4年折旧,每个环卫工人配1辆。压缩垃圾收集车按照控制价28万元计,7年折旧,每辆车每天负责约100个自然村庄。村庄垃圾集中点棚式每个按照1600元核定,简易按300元每个核定,均按5年折旧。政府按年度支付折旧费。
3、经营管护:企业(保洁公司)负责作业。收集、保洁和运输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县乡环卫所、村环卫专干负责对保洁公司作业情况考核,按月拨付经费。居民负责“门前三包",监督保洁公司作业。
陈年垃圾的清理是整个治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集中清理积存垃圾,政府不再花钱,充分发挥保洁公司的主力作用。各保洁公司进驻后首要任务是集中清理区域内的积存垃圾。全县农村自2015年7月份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积存垃圾攻坚行动,共清理出“陈年老货"12000多吨。清理成效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许。目前城乡保洁已进入了常态化运行阶段。
强化政府主导是关键 广泛宣传发动是先导
由于垃圾治理工作涉及到全体居民,特别是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污染严重且从来没有进行系统治理过。面对老百姓的渴求期盼,可以说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这样庞大和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没有政府主导是难以按时完成的。县委、县政府思想认识统一,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督查到位,推进有力,效果显著。正是强化政府主导这一核心作用,治理工作才有条不紊的展开,取得可喜的成就。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广泛宣传造势,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极大地提高广大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较好地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组建管理机构是抓手 规范居民行为是实招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城管局、城关镇、经济开发区负责县城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乡镇由乡镇班子成员兼任所长,环卫所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每个村均配备了1名环卫专干。共12个乡镇环卫所,专职环卫所工作人员33人,环卫专干130人。构建了“县政府、乡镇、行政村"和“县城管局、乡镇环卫所、村环卫专干"两条纵向管理体系和网络,形成了有力的抓手。
如何走出环境“脏了治,治了脏,脏了再治"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来安县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地位,县城“乱丢乱抛"现象明显减少。农村从村庄垃圾集中点建设选址时,就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行政村组建了环境卫生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等相关规定,要求村民做到:自觉配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自觉进行垃圾初步分类投放;垃圾定点投放,不乱抛乱丢;争创农村文明卫生家庭户等。通过规范村民行为,乱丢乱抛现象逐渐减少,文明习惯也在逐渐养成。
完善投入机制是保障
持续的投入机制是做好治理工作的保障。来安县建立县、乡镇两级资金保障机制,县城2000万元,农村3000万元,均列入县、乡镇财政预算。县城保洁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支付。县财政按照乡镇中标价60%(按照乡镇实际,给予20-80%的资金)奖补,乡镇村总体承担40%。
(城管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 3月16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庆宁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来安县检查《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俊,县委副书记郝庆孝,县人大常委会副...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