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来安新闻 > 正文

县人民政府五年工作回顾

来源:来安报 2016-10-25 08:41   https://www.yybnet.net/

“十二五"时期是来安县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开拓奋进,克难攻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预计“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30.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8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双双迈过百亿大关。财政收入达17.6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先后跨过10亿元、15亿元台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4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主要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外贸进出口4项指标,分别年均增长13.3%、27.2%、22.5%、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14.1%。多项工作亮点频现。先后取得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等城市名片,荣获了中国新能源百强县、中国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全国百强县(市、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县、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头"荣誉称号。

工业支撑能力增强。预计工业化率由44.1%上升到49.4%;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规模企业发展到16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家;轨道交通装备、文具礼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聚规模企业112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67.9%。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1%、15%,比“十一五"末提高27.6和7个百分点;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由4家发展到19家,金禾公司“麦芽酚系列生产工艺及技术创新"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代服务业发展活跃。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限上企业由21家增至109家,文具产业示范区、南京湾商贸物流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业全面发展。各项存款余额150亿元、贷款余额9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3倍、4.4倍。金融机构达9家,实现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金禾公司成功上市,麦迪尔、金弘安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旅游业蓬勃发展。累计接待游客1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4.4倍、3.9倍。

现代农业硕果累累。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到93个,是“十一五"末的3倍。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1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6倍;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3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730家。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开县乡两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审批项目由219项减少为124项。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产权制度等10项涉农改革。全面开展PPP项目合作,市场化服务向环卫保洁、园林管护等领域延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债务管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金融服务、社会治理、户籍管理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成果丰硕。“两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43.9亿元,开发面积达2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1家,实现财政收入31.1亿元。县经济开发区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在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列。汊河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年均增长超40%,荣获“中国开发区三十年"最具发展潜力奖、中国开发区竞争力最佳案例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获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招商引资成绩喜人。累计引进项目5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9个,实际到位资金652.6亿元,龙源、嘉吉、图强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来安。外贸活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位居全市第二,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培育年进出口千万美元以上企业5家。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达6.2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6倍;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两城"建设破难奋进。实施建设项目376个,投入资金达358.2亿元。来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7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一城三区"框架基本形成。新建住宅小区21个、2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32万平方米。汊河新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6平方公里,成为苏皖边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新城,展示了“美好安徽第一印象"。

镇村建设亮点纷呈。实施建设项目311个,总投资20亿元。开展新一轮乡镇总规修编,加快集镇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集镇面貌明显改善。半塔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新安镇、汊河镇获批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美丽乡村20个,精心打造来汊、来半、来复(舜)3条精品线。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25个,总量居全市第一;林桥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小李庄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半塔村、贾龙村入选全市十大民俗风情村。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除险加固水库100座,治理中小河流5条。饮用水安全工程惠及26万人。实施“粮安工程",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0万吨。改造城乡电网190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2.9万户、自来水用户2.3万户。交通总投资达2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成为建国以来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

生态更优美。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20.56万亩,是过去20年造林总和;森林覆盖率19.4%,比“十一五"末增加8.8个百分点。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21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县城。城乡更宜居。扎实开展“三线三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城乡全覆盖。半塔镇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舜山镇获批国家级生态镇,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1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生活垃圾“组合收运"模式在全国推广。

矢志不渝惠民生,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连续四年获市考核一等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9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全市领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1.2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7550户,完成脱贫人口7653人。新增城镇就业5.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18%以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总投入17.6亿元,年均增长17.9%。新改扩建幼儿园35所,撤并中小学63所,义务教育布局日趋均衡。投放校车48台,开通线路149条。县职高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民营医院取得长足进步,家宁医院创建为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星级村医评选"机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六馆一中心"教育基地建成使用,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扫黄打非等工作跻身全国先进。“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车赛、周末街坊大舞台、永阳花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在全市率先建立“一部三中心"运行机制,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县,平安村(社区)创建率达95%以上。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安全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新闻推荐

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1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安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应到委员183人,实到委员175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的有效人数。刘荣祥、邓继敢、张俊、郝庆孝等县...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县人民政府五年工作回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