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明 陈家燕 陆晓晴 图为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记者计成军 摄 图为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会场。记者计成军摄 杨文萍 张世斌 邓元松
▲环卫设施要到位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王子明
王子明代表认为:环卫设施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更直接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建设品位,从而极大影响投资环境。通过对滁城街道和居民区的大量走访,我发现许多地方的环卫设施,数量稍显不足、建设标准偏低、配套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加大环卫工人劳动强度不说,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大滁城的趋势相悖。
王子明代表建议:环卫设施建设应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于不按规划配套建设环卫设施的项目和单位,应严格督查促其整改;环卫设施建设应当适度朝前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提高技术含量,使环卫设施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赢得市民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增加对环卫设施的后期投入,加强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见习记者华伟 记者包增光)
▲
完善滁城公交网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杨文萍
杨文萍等代表认为:当前大滁城建设不断加快,滁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公交作为普通老百姓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工具,其发展程度与几十万滁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滁城公交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杨文萍等代表则发现,在滁城部分工业园区,公交延伸范围未能跟上城市发展脚步,园区内企业员工上下班因此遭遇了诸多不便,不少企业也因此渴盼公交能进一步延伸。
杨文萍等代表建议:从便民和招商引资角度考虑,滁城应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定要合理地规划滁城整体公交线路和资源,同时让公交的覆盖面跟上城区发展的脚步,进一步完善滁城公共交通等便民措施。就公交本身,公交车的外观形象等要统一更新,既彰显滁州的特色,又要有富于文明时尚的形象表达。此外,在公交车内部环境布置、公交站台形象展示等细节问题上要逐步完善。
(见习记者方铭嘉 记者张开兴)
▲
推广土地仲裁制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陈家燕
陈家燕代表认为:目前,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去年仅明光市法院处理此类纠纷就有72件。去年,明光市古沛镇一起土地承包纠纷,考虑到双方利益,我们没有单纯通过法庭审判来解决。通过走访调查,最终通过调解解决此事。由此可见,针对农村土地纠纷,成立专门性的仲裁机构迫在眉睫。
陈家燕代表建议:凤阳县在滁州市率先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目前已运行两年,效果颇佳。我们应该借鉴凤阳的做法,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如此一来,对于老百姓来说,处理土地纠纷更加“公平、方便、省钱”。
陈家燕说,首先,由政府来行使仲裁权,准确判断是非,保证裁决公平。其次,仲裁期限为60日,而诉讼期限一般是6个月,相比起来方便、快捷。第三,《仲裁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更是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见习记者华伟 记者包增光)
▲
抓紧菜篮子建设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张世斌
张世斌代表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滁城城郊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南谯北关,清流南小街,扬子的沿河、团山、林西等集中地。随着大滁城建设的“东扩、南移、西拓、北上”发展战略,闲置土地收储盘活,城镇建设用地拆迁集约,新农村用地复垦置换,不少蔬菜生产基地已不复存在。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对蔬菜需求也在不断上涨。两方面的因素让滁城整体居民蔬菜供应存在隐忧。
张世斌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大投入,保护好农民种菜积极性;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种植技术;加大对新品种蔬菜的引进和推广,改变滁城蔬菜生产品种单一、低产等问题;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一批新的蔬菜生产基地,确保滁城居民菜篮子不因自然灾害和交通不利等受影响。张世斌代表表示,蔬菜供应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民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考虑。
(见习记者方铭嘉 记者张开兴)
▲
让市民旁听大事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陆晓晴
陆晓晴代表认为: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人代会”,以往两次参会,每次一回去,都有群众急切地向我打听:“政府又出什么新政策啦?”“你替我们将意见传达上去了吗?”等等。其实,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迫切地想第一时间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到底怎么开,讨论的是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内容。
陆晓晴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前,全国许多其他地方已经设立公民旁听制度,实践证明,此举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拓宽地方人大民主渠道。因此,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应建立并完善公民旁听制度,推进地方民主化政治建设进程。
(见习记者华伟 记者包增光)
▲
加大超载车治理
采访对象:市人大代表邓元松
邓元松代表认为:近些年来,滁州市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农村道路也实现了村村通。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了运输业的长足发展,但在不少地方,运砂石、运煤等车辆超载现象也开始抬头,这些超载车辆动辄载重几十吨,不但城市道路深受其害,一些农村道路更是难以承受其重。邓元松代表告诉记者,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些超载车辆不但让道路使用年限缩短,对一些桥梁安全也造成了危害,而一些防护措施不到位的运砂石车辆更是对过往行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邓元松代表建议:首先要加大对非法改装车辆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断绝超载车辆上路。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邓元松代表看来,国家近些年来对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也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交通网络,我们不应让这一成果被超载车辆所损毁。
(见习记者方铭嘉 记者张开兴)
本版照片由记者计成军摄
新闻推荐
晨刊讯 2月18日至21日,在明光市世纪广场有3100多岗位等待求职者,这是昨日记者从明光市劳动部门获知的信息。“招聘会首日就帮助957人达成了就业意向,为近千人次市民提供了维权咨询或服...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