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汪道涵出生在安徽嘉山县(现明光市)的一个书香家庭,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和初中岁月。1932年,汪道涵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长期受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熏陶,年轻的汪道涵为人正直,思想进步,1933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身在异乡求学,汪道涵不忘寻求真理。学校一放暑假,汪道涵便回到家乡,与同学一起建立“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创办《抗日快报》,报道抗日的消息和日寇的暴行;组织“抗日救亡剧团”,隔三岔五深入田间地头演讲。在汪道涵等热血青年的倡导下,嘉山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热火朝天。
1938年,汪道涵投笔从戎,加入新四军支队,并担任支队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后东进全椒,开展统战工作。汪道涵因势利导,将全椒县城的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组织统一协调,宣传抗日主张。同时为前线部队筹粮筹款,解决了新四军四支队在全椒活动部队的供给。汪道涵在全椒县开展的各项统战工作,播下了抗日、民主的火种,为全椒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9年5月,汪道涵率战地服务团随方毅率领的第八团挺进纵队,越过津浦铁路到达路东嘉山县自来桥。阔别许久后,汪道涵终于又回到了家乡,积极投入到宣传抗日的工作中。在上级党组织和中共嘉山县委领导下,汪道涵负责组建了县政府民政、军事等办事机构,建立了区乡政权,有了自己的武装,并领导减租减息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1941年8月,汪道涵被任命为嘉山县委书记,并兼任县长。峥嵘青春岁月,汪道涵一直与家乡人民并肩战斗。
(记者卢晓东 整理)
青年时期的汪道涵(资料图)。
新闻推荐
晨刊讯 为确保辖区群众安全度夏,近日,重点针对企事业单位、学校、烟花爆竹销售点、娱乐洗浴场所、宾馆、超市等地方,明光市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开展了消防隐患安全大检查...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