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本报通讯员袁松树 詹绍亮
今年以来,明光市各级各部门严格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任务意识、考核意识和争先进位意识,坚持执行政策不变样,惠民工程不打折,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全市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全力实施农村低保、保障房、新农合、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白内障复明手术、特困学生资助等31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有12632人享受农村低保,3330人享受农村五保,2807人获得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52.9万人受益于新农合,56177人60岁以上享受基本养老保险,223人受益于农村计生特扶政策,80人次得到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86人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1万人受益于城镇居民医保,6958人次获得城乡医疗救助,1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免费复明手术,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5.5万中小学生享受“两免”政策,2411名中职普高贫困学生获得资助。
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该市突出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保障目标。今年,全市共投入11亿多元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新建解决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00套跨年度的廉租房、600套跨年度的棚改房,新建100套的廉租住房、3000套棚改房,4个农村清洁工程,1200户农村危房改造,10座农村危桥改造工程,45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4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就业、养老、医保、住房等民生问题。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计生特扶等政策,保障了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2014年,新农合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城镇居民医保、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大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现了就业持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通过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群众出行和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农村沼气、清洁工程、整合多项惠农惠民资金投入,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增强了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新闻推荐
我市全面建立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