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正值年末,市中院利用周六休息日,召开为期一天的全市法院工作务虚会。大家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结合全市法院实际,回眸一年历程,展望新年发展。议改革,谋发展,求创新,寻突破,成为会场内外的关键词。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严法在回眸和总结全市法院一年来的工作时这样说道:如果说2013年是滁州全市法院定方向、强基础、求突破的一年,2014年则是全市法院干警自我加压、自提标杆、凸显成效的一年。
2014年,全市两级法院紧紧盯住冲刺全省法院第一方阵目标,在遵循司法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思路、敢于自我加压、努力提高标杆,通过坚持主动而为、强化问题导向、践行司法为民、深入调查研究、落实以人为本五管齐下,扎实服务全市大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截止年终统计,全市法院交出的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共受理各类案件39232件,审结35618件,同比分别增长9.8%和7.5%;其中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4249件,审结3887件,同比分别增长4.6%和5.3%。全市两级法院共有97个集体、128名个人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其中,市中院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执行专项积案清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司法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和省级文明单位;明光市法院潘村法庭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南谯区法院荣获“全省优秀法院”称号。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盘点出了滁州中院一年来的十大重点工作,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下了皖东法院人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的时代脉动,我们特以专刊的形式刊发出来,以此献给所有关心法治建设的人们。
一:出台《关于服务
“三农”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服务 三农 改革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又是农业大市,作为全市两级法院,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司法保障服务,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及上级法院推进农村改革的要求,市中院组织集中全市两级法院力量对司法服务“三农”工作进行专门调研,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服务“三农”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20条意见,切实增强司法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职责,重点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平台,建立农村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强化基层法庭服务农村的主体作用。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工劳务合同等涉农案件223件,较好地保障了农村改革发展,为全市加快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出台《防范和
追究刑事冤假错案办法(试行)》
关键词:人权 保障 冤假错案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树立全民对法治的坚定信仰,而公民法治信仰产生的基础则来源于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认同。2014年,市中院始终把公正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加大人权司法保障,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从机制和制度上确保司法公正。在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刑事审判质效的基础上,市中院制定出台了关于《防范和追究刑事冤假错案办法(试行)》,注重源头预防,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等证据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坚守法律公平公正底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充分发挥再审纠错作用,全市法院审结再审案件47件,其中维持27件,再审改判、发回重审12件,调解8件,有1名被告人改判无罪。同时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行为,对受理的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在立案后五日内通过本院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该院审结减刑假释案件343件,准予减刑假释307人,分别同比下降33.1%、31.3%。
三:创新诉讼担保新模式
关键词:融资 担保 创新日前,一位到市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刚刚办理完立案手续的当事人,在得知中院不久前出台了《关于开展融资担保公司参与诉讼保全担保业务的管理办法(试行)》后,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这不仅为我们诉讼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尽快实现权益的信心。为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诉讼保全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市中院经过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财产保全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融资担保公司参与诉讼保全担保业务的管理办法(试行)》,引入滁州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四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参与诉讼保全担保,进一步规范了担保机构的准入标准和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明确了担保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当事人诉讼的便利性及案件执行的到位率,解决当事人提供诉讼保全困难的实际问题,此举既节约了司法资源,也有效提高了案件的调解率和执行率。
四:建立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关键词:道路交通 保险纠纷 诉调对接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类案件近年来持续快速上升,目前此类案件已成为全市法院受理案件增长类型较多的一类。针对当前不断增多的道路交通类案件,滁州中院从更加方便群众诉讼和提高司法效率方面考虑,通过加强类案调研分析,决定创新和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联合市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以机构、人员联动的方式,促进调解运作的连贯性和便捷化,充分发挥司法调解权威性和行业调解专业性的优势,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2014年,全市两级法院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调解撤诉率达59.3%。同时,为统一裁判标准,该院还修订了《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座谈会纪要》,有效解决了此类案件在审判实务中适用法律及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同案同判不仅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也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
五:制定《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案件中挂靠、转包、分包的认定与处理会议纪要》
关键词:工程 合同 纠纷 纪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市中院认真研究经济案件的审理规律,主动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判,积极强化司法应对,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追赶跨越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近年来滁州市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个人挂靠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建筑施工企业承包工程后违法转包、分包情形较多,由于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矛盾纠纷,且案件的处理难度较大,呈现出涉及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技术性较强、法律适用难度增大的趋向。针对这种现象,市中院坚持保障发展与促进规范并重,维护诚信与提高效率并重,确保质量与实现公平并重,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挂靠、转包、分包的认定与处理会议纪要》,依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结合滁州实际情况,就合同效力的认定、合同性质的界定、诉讼主体的确定以及责任承担形成统一的处理意见,进一步统一全市法院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裁判尺度,为规范和引导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关键词:审判权 机制 改革试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做出重大部署, 深化司法改革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法院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主题和切入点。市中院及全椒县法院、二郎口法庭被确定为全省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围绕省高院的统一部署,市中院积极吸收借鉴外地法院经验,制定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及18项配套制度,积极探索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力求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该院以“审判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21项制度,制定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暂行规定》,通过“单月通报、双月调度、季度推进”工作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全市法院各类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8%;审判绩效指数为92,进入全省优秀行列,为2015年改革工作的全面启动构建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该院加强庭审评查,强化庭审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公正裁判决定在法庭,裁判说理讲解在法庭。深入开展“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大讨论活动和“审判质效提升月”活动,强化法官严格公正司法的意识。开展“庭审亲历”活动,审判委员会委员现场观摩庭审、直接参加案件审理,逐步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问题。
七:万人评议法院
关键词:听民声 察民意 解民忧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真诚主动的民意互动、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大程度倾听民声体察民意,切实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和要求,扎实做好司法领域群众工作,滁州中院结合自身实际,做到敞开大门搞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万人评议法院”活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活动中,该院创新思路,充分利用社会第三方的协办力量,邀请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助发放与统计,共发出12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344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10余条。针对这些问题,该院认真梳理分析,集中做出整改承诺,限时整改,立行立改,并由此建立起第三方评价机制,指导法院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为把活动成果转化为推进法院工作、改进司法作风的持久动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八:法官工作室
关键词:司法 服务 便民 利民 2014年6月20日,省内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琅琊区凤凰社区采访。在社区会议室内,一起经济纠纷案正在开庭审理,有10余名社区居民正在旁听;当天下午,记者们又来到南谯区龙蟠社区的“法官社区工作室”,社区法官张邦新正将5000元执行款交给“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的原告人黄某。2014年以来,在全市的多个社区、乡村,人们经常会看见类似这样的场景。
针对“六难三案”,市中院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将延伸诉讼服务功能,解决人民群众诉讼难的问题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突破点,共建立了21个城区法官工作室和102个农村法官工作室,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深入一线,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为民网格化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3000余次,开展法律宣传64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1400余次,诉前调解1600余次,将大量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在诉前,消除在基层。“开设社区法官工作室,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最重要的是为我们基层干部灌输了依法办事的思维”。许多当事人和社区干部对法官工作室由衷发出了这样的评价。
为确保困难群众的诉权得以实现,市中院还制定了《关于规范诉讼费缓减免,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的管理规定(试行)》,2014年,全市法院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49万元,同比上升7.5%。
九:司法宣传进入“双微”时代
关键词:宣传 微博 微信 2014年8月19日上午9时,在市中院东法庭,该院审理的一起不服行政处罚案件正在这里开庭审理。人们发现,在庭审现场,与开庭同步进行的还有《滁州新闻网》记者和该院宣传工作者在现场的庭审视频网络直播和微博直播。2014年,市中院为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不断加强与媒体合作,多次开展“庭审亲历”直播活动,邀请多家媒体走进庭审现场。该活动开展以来,仅新闻网站访问量统计,每次均有超过1000余名网友在线观看现场直播。为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以公开倒逼公正,滁州中院审时度势,拓展宣传平台,打造适应司法需求、适合广泛参与的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功能上的互补,在正常的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基础上,微博主打庭审直播和舆论引导,微信活跃法院文化和思想宣传,坚持每日更新,注重内容原创,“双微”各有特色、并驾齐驱。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均已开通官方微博,并实现庭审微博直播的常态化,共有三家法院开通微信订阅平台,“双微”已经成为司法宣传的重要“微”阵地。
十:青年文化月等系列文化活动
关键词:青年 文化 发展 2014年5月16日,开办一年多的滁州法院法官大讲堂,首次迎来了以青年法官为主讲的专场青年法官讲座,来自全市两级法院的优秀青年法官在这里畅谈人生感悟、分享办案心得、讲述成长经历。这是市中院为培养全市法院青年法官快速成长、成才而精心打造的“青年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为锻造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一代生力军,滁州中院以法院文化建设为载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红五月”为主体,集中开展了“践行群众路线、落实司法为民”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动,精心打造了“泼墨挥毫迎新春,笔墨流情写正义”书画展、“情系皖东、爱铸天平”文学创作大赛、“青年法官的社会担当”主题座谈会、青年法官大讲堂、“践行群众路线、落实司法为民”演讲比赛、第二届法院达人秀等八项活动,号召广大青年干警发挥聪明才智、锻炼个人素质、展示法院形象,全力打造新时代的文化法院、阳光法院、活力法院。
市委书记李明在中院调研
省人大、省高院领导在滁州法院调研
举行法官向宪法宣誓仪式
举办“青年文化月”书画展,陶冶法官情操
开展庭审直播,严厉打击犯罪
利用宣传节点,广泛开展法治咨询
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法院热点工作
新闻推荐
明光统防统治保丰收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