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市纪委作风建设督查组赴全椒进行暗访。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督查组先来到位于新华路的苏果超市检查有无公款购买消费卡的情况,又随机探访了一些餐饮娱乐场所,对公款消费记录进行检查。在全椒县多年老字号“碧云美食城”,酒店老板冯正兵对检查组人员说了这样一段话:“自从上级有了规定,别说公款消费了,就连公务接待也少多了,过去单位来吃饭要占到营业额的百分之三、四十,可是去年到现在,公款消费寥寥无几。往年,眼下正是各家单位搞年终会餐的时候,现在,我们饭店一笔这样的订单也没有。形势不同了,我们做餐饮的只能想方设法把价格降下来,把服务搞上去,跟平价的大排档竞争,现在反而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亲睐了。”
政府部门单位的公款消费减少了,社会奢靡浪费的风气减弱了,经营者的经营思路调整了,这是滁州市近年来强抓作风建设出现的可喜变化。虽是小小一隅,却可管窥全豹。过去一年来,滁州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及市委多项规定,市纪检监察机关把作风建设当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的具体举措,打响作风建设战役,大力营造风清气正、亲民做事的政治生态。
扎紧制度“笼子”,落实“两个责任”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公共权力真正用于公众。2014年以来,滁州市从抓制度建设入手,从源头抓机制完善,扎紧制度的“笼子”,使腐败机率大大降低。
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进一步厘清责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管的制度体系。这一做法先后在纪检监察网、省纪委清风苑、江淮风纪等网站和杂志报道,得到省纪委有关领导肯定。
为确保“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市纪委配套制订了《滁州市委党风廉政巡查制度》,通过对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岗位、重点领域以及乡镇村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对落后的地方,实施专项巡查,及时发现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违纪违法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实现监督全覆盖,着力消除监督盲区。
各地还结合实际各出“实招”。来安县制订了《来安县党政机关食堂接待管理办法(暂行)》和《关于严禁以各种名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的通知》,琅琊区制订《琅琊区公务用车使用情况督查方案》,定远县出台了“十五条禁令”,明光市提出了“八个严禁”,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狠抓安全 排查隐患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