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万钧 喻 松 何 旭 通讯员袁恒金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战线上的一名标兵,周福红是明光市享受国务院津贴第一人,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先后受到省部级表彰10余次。20年来,他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热爱并积极学习农业科技,确立并研发了多项农业应用指标和系统。他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把从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积极推广新型农业科技,为当地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工作至今,他共发表论著17篇(本),近30万字,撰写田间试验示范报告和调研报告400余篇,200多万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
4月20日,记者跟随明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周福红,体验一名农技工作者的辛劳与付出。
上午8点半,“百名专家进百村”服务活动在石坝镇石坝村举办。会议室内热热闹闹,四邻八方的种植养殖大户早早地来到这里听取专家讲座。作为最后一讲,周福红向参会群众讲解了农作物秸杆还田知识。
“秸杆还田势在必行,不仅能提高田地肥力,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意义大着哩。”讲课中,周福红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向群众宣传秸杆还田的优势,并讲解了水田腐熟还田、堆腐还田、旋耕灭茬还田等方法。针对群众提出的“忙不开、等不急、会毒苗……”等13个问题,他不厌其烦,一一解答。56岁的张启军是一名“老把式”。他说,周主任说得在理,我们能听懂。这两年,我就是按照周主任的办法让秸杆还田,产量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回去后,我要向村里的群众好好宣传秸杆还田的好处。
(下转第二版)
周福红(右一)向种粮大户讲授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何 旭 袁恒金摄
新闻推荐
4月25日至30日,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沉浮到明光市体验生活,写生创作。笔者有幸采访了他。沉浮,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蒙城,祖籍山东。现任...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