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明光市张八岭镇岭北村官刘村民组的刘华早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忙着为山芋苗基地拔草、间苗,掀开大棚让山芋苗透气……
刘华早今年42岁,前些年在南方打工,因为能吃苦肯干事,他的年收入五六万元,在当时就算高收入了。2011年冬,回家过春节的刘华早了解到一个信息,当地种植山芋较多,但品种单一,没有销路,价格偏低。山芋可食药兼用,经常食用能补脾胃,降低血压和血糖,市场前景看好。为此,他通过市场调查和网上信息,寻找新品种。
第二年开春,刘华早从广东和本省引进“吉黑一号”“安品一号”“紫罗兰”等优质品种,利用村里的荒废土地搭建温室大棚,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种子下地后,很快破土发芽。但不久刘华早就发现山芋苗长势不旺,一副病歪歪的样子。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华早联系到农业技术专家,向他们请教。农技人员实地进行了土壤检测和气候分析,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
从那以后,刘华早整天泡在育苗基地,遇到难题就打电话向专家讨教。经过两年试种,刘华早成功了。目前,他共发展10个温室大棚,培育山芋苗8.5亩,每年可产4茬,产苗350万株,可种植山芋1200亩。每年仅出售山芋苗收入达14万元。
山芋收获后,农户最犯愁的是销路问题。为此,刘华早成立了张八岭镇共享山芋合作社,惠及农户180多户。刘华早说:“我们成立合作社跟农户签订订单合同,从广东珠海引进的特殊品种,包回收,让农户放心地种植山芋。”
山芋种植实行现代农业产业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保证价格,维护农民利益。仅山芋一项,全村收入可达240万元。在育苗基地,明光市张八岭镇岭北村党总支书记告诉笔者:“通过共享山芋合作社,带动我们全村28个村民组实行订单农业,全村老百姓规避了风险,提高了亩收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其乐融融大家庭 ——张八岭敬老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侧记 本报记者张 杰
明光市张八岭镇敬老院距104国道约1公里,在村村通路边,四周山清水秀,满目青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走进敬老院,迎面一块木牌上有以下文字: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床位80张,投资290万...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